|
儿子让我卖房给他们买学区房,我拒绝,孙子改随母姓,我:无所谓时间:2023-03-15 孩子为什么跟父姓而不是跟母姓?这就需要追溯一下历史了。在母系社会,由于一妻多夫的制度,有的孩子出生后都不知道父亲是谁,于是就只能跟随母姓。后来随着男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出于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孩子就都是跟随父姓。 到了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并没有明确规定孩子必须跟父亲的姓,只是这成了一种沿袭、一种惯例,大部分都默认跟随父姓,除非是女婿入赘,孩子才会跟随母姓。正常情况下,如果孩子随了母姓,男方的父母如果比较传统,那可能会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羞辱。 张富平老人今年68岁,孙子再过几年就要读初中了,为了让孙子读个好点的初中,儿子和儿媳想换个好点的学区房。可好的学区房的房价高的离谱,就算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能凑够首付,却供不起月供。于是儿子就和他商量,想让他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合力买套学区房,这样他们就能轻松很多。可他拒绝了。最后亲家帮忙换了学区房,儿子儿媳冲动之下让孙子改随了母姓,张富平老人得知后,笑着说无所谓,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张富平老人的自述: 我和妻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我也没啥本事,除了种地就是农闲的时候去城里打打工,妻子没生病之前,我们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还说得过去。 儿子刚开始读初中,妻子经常感觉小腹胀疼、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子宫肌瘤,不是什么大毛病,先吃一段时间的药看看,如果不见好转的话就动手术切了去。妻子不想做手术,一方面是害怕,另一方面是怕花钱,于是她擅自加大了药量,本来不是什么大毛病,结果就因为她的自作主张,她得了脑血栓,被栓住了,从此瘫痪在床。 因为要照顾妻子,我没法再出去打工,家里所有收入就靠那几亩薄田,还要给妻子看病吃药,供儿子读书,我们家很快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 儿子读了高中后,花费越来越高,我动过好几次不再让他继续读书的念头,那样我肩上的担子可以轻松很多,可每当话到了嘴边我就又心软了。他学习那么好,我怎么忍心毁了他的前途呢?我现在苦点、累点,只要以后他能有出息,那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儿子确实没让我失望,他考上了重点大学,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他参加了勤工俭学,周末还经常出去做兼职,寒暑假去打暑假工,加上每年还都拿奖学金,算下来大学四年他并没有花我多少钱。 儿子为了早点挣钱,放弃了被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凭自己的本事去了青岛一家国企单位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工作稳定,说出去也挺有面子,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因为我们家的条件太差,买不起车也买不起房,他的终身大事迟迟没有解决,单位里的同事给他介绍了几个,有对他印象挺好的,可一听说我们家的情况就都没了下文。我对儿子非常愧疚,不但在经济上无法给予他帮助,反而还成了他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我给他说:“儿啊,是我们拖累你了,我知道现在没有房子找对象很难,你靠自己买房还不知道要到哪一年。我说句实在话,我不是那种老传统,如果有人不嫌弃咱家的情况,愿意把女儿嫁给你,还愿意给你买房,就算让你入赘我也同意。” 儿子说:“你和我妈就我这一个儿子,我怎么可能入赘呢?找对象这事不急,缘分来了,自然就找到了。” 果真像儿子说的那样,缘分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单位领导把儿媳介绍给了儿子,儿媳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师,母亲是个车间工人,他们非常喜欢我儿子,也非常通情达理,说只要我儿子肯上进,对他们女儿好,家里穷点、买不起房也没关系。 他们提出要来我家看看,虽然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可我家的破败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开车五六个小时过来,只稍稍坐了一会,连口水都没喝就走了,我和儿子都以为这次婚事又没戏了,没想到隔了没几天儿子就打来电话说女方的家人同意了。 我高兴的手舞足蹈,老伴也激动的直掉泪。儿子和儿媳结婚,我们只象征性地给了一万零一的彩礼,取万里挑一的意思,在我看来,儿媳是万里挑一的好儿媳,亲家也是万里挑一的好亲家。除此之外,儿子和儿媳结婚我们没再花一分钱,即便想花,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连老家结婚的酒席钱都是儿子给垫付的,事后用收的礼金还了儿子。 孙子出生后,亲家不忍心看儿子一家继续租房,给了儿子和儿媳二十万让他们买房,他们25万在李沧区首付买了套90平的房子,算是终于在青岛有了立足之地。我和老伴没法帮忙带孙子,亲家母为了让儿子和儿媳安心工作,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去了儿子家,直到孙子上了小学才回自己家。 儿媳嫁到我们家十多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对我和老伴都很尊敬,但看得出来她还是嫌弃我们的,因为她在我们家吃了几次饭,从来没用过我们家的碗筷,也没用过我们家的茶缸喝水,不论碗筷还是水杯,都是用她自己带来的,孙子也是这样。床单被罩也只用他们自己带过来的。 儿子给我解释说孩子小,容易生病,还是注意一点比较好,我嘴上应和着,心里却特别不是滋味。可儿媳妇愿意带着孩子回来就已经不错了,我哪敢再要求什么。 瘫痪在床将近二十年的老伴终于走了,有悲痛,可更多的是轻松。她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我也终于不用再日日守着她。可轻松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然后我就也倒下了。我得了脑梗,好在比较轻微,只是行动上有些不便,但不影响生活自理。 儿子不太放心,就把我接到了他们家,还说以后就让我在他们家养老。我心里觉得非常愧疚,特别是在面对儿媳妇的时候,更有种抬不起头的感觉。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我不仅买菜做饭,还承包了所有家务。 儿媳妇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即便我一天拖好几次地,她每天下班回来还是要再把地拖一遍,我手洗的衣服她也要放进洗衣机再洗一遍,我刷过的碗她也还是要再刷一遍。她还单独给我弄了个鞋架,只有我的鞋架是摆放在门的外面,他们的都是放在家里面。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吃饭,我用的碗盘筷勺都是单独的,菜炒好后,儿媳会每样菜都夹一点放进我的盘子里。最开始我吃完自己盘子里的菜还会再从饭桌上的盘子里夹一点,可我发现,只要是我夹过的菜,儿媳妇就不再碰了。连续几次之后,我就只吃自己盘子里的,吃完就不再吃了。 儿子在儿媳面前小心翼翼,他知道我心里的委屈,却不敢在儿媳面前多说什么,我理解他也心疼他,所以即便心里很憋屈,也从没在他面前抱怨过什么,我知道他不容易,不想让他夹在中间为难。 孙子对我的态度也让我心如刀绞。他跟着亲家母长大,和亲家母、亲家公的感情很深,对我却一点感情都没有,每次和我说话都冷冰冰的,就像对陌生人一样。儿子说了他几次后,他对我的态度稍好了一点,但也仅限于放学回到家见了我客气而生疏的叫我一声爷爷。我不敢管他,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否则他就会气哼哼问关我什么事。 就这样,我度日如年的在儿子家住了一个月,感觉自己再住下去非得憋出毛病不可,于是我坚决回了老家。回来后,躺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我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却也感觉无比悲凉,我虽然有个儿子,却又像没有。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去他们家了。 我苦了大半辈子,压根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赶上拆迁这种好事,拆迁补偿可以选择要钱,也可以选择要房子,我要了房子。搬到新房子里后,可能是因为住房条件改善了很多,儿子和儿媳回来的次数比以前也多了。 有一天,儿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想换房子。原来孙子再过三年就要读初中了,他们想去市南区买套好点的学区房,因为他们听说至少有一半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只能去上职高,他们不想让孙子上职高,希望换个好学区房,读个好点的中学,以后可以考个好点的大学。 市南区好的学区房很贵,据说要六七万、甚至七八万一平,就算买套50平的,算下来也要三四百万。他们现在住的那套能卖一百六七万,首付是够了,可月供却供不起。儿子支支吾吾地说,希望我能把我的房子卖了,帮他们减轻点负担。 冲动之下,我差点就要答应了,毕竟我从没为儿子做过什么,如果这次能帮到他,我当然会尽力而为。可在转念之间,我却犹豫了。 我问儿子:“如果我把房子卖了,那我以后住哪呢?” 儿子说:“肯定是和我们住在一起啊,以后你就跟着我们,我们给你养老,你就我这一个儿子,我不养你谁养你。” “四五十平的房子能住开咱三代人吗?你媳妇如果想赶我走,你说了能算吗?那到时候我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就只能露宿街头了啊?你还有岳父岳母,他们帮了你们这么多,等他们老了,你们不得给他们养老吗,你们家里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有我的一席之地啊。儿子,不是爹不愿帮你,就我这身体,我应该也活不了几年,我不能快死的时候连个窝都没有啊。等我死了,这个房子你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但现在不能卖啊。” 那之后,儿子很长时间都没再和我联系,后来他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岳父岳母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两家一起合力买了套学区房。他给我打电话主要是和我商量给孙子改姓的事,他说儿媳妇非要给孙子改成她的姓,还想让孙子改口叫亲家爷爷奶奶。 我同意了。我没为他们尽过一份力,他们这么做,我心里的愧疚还能少一点,我不是冥顽不灵的老古董,不过是个姓氏而已,儿子都快不是儿子了,哪还有心思管孙子姓啥。 结语: 亲情是温暖的,可也是现实的。张富平老人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虽然他不在乎孙子的姓氏,却总让人感觉无比的辛酸和无奈。他理解儿子、儿媳,可儿子有理解过他吗?不论他为儿子付出的是多还是少,可养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为先,儿子无论如何都应该对他心存感恩之心。 可换个角度来看,儿子也是无奈的,现实就是这样,有些话明知不该说,有些事明知不该做,可还是不得不去说、去做。有些事明明想过去做,却言不由衷、力不从心。 换成你,你会卖房给儿子换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