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房产 >>房产 >> 怎么看深圳人才房弃选率超过50%?
详细内容

怎么看深圳人才房弃选率超过50%?

时间:2023-01-01     作者:吴老师股票合作【原创】   阅读


长期以来,深圳人觉得深圳的房价实在太贵了。但是,当人才房只卖市场限价的6折时,我们发现,它们为什么还是卖不完?

据媒体报道,截至12月28日,第一批次6个人才盘、4422套人才房中,共有1930套房源被选定,去化率不到44%。其中2房房源共1957套,已选927套,剩余约52.6%;3房房源共2465套,已选1003套,剩余约59.3%。

弃选率超过56%,只有一个项目,光明的华侨城九樾广场卖完了,其它的项目都没有卖完。像大鹏有566套房的安居君兰湾府,两房三房加起来共选走了23套,选购率只有可怜的4%

看单盘,选购率分化严重。摘引南都报道,两房方面,光明、龙华、宝安的3个项目全部选完,但宝龙、大鹏的3个项目弃选率非常高。三房方面,光明华侨城九樾广场320套被全部选完,是三房中唯一所有房源都选完的项目;西乡鸿栖台则有66%的房源被选定,剩余231套空房未选;龙华的星河开市客3房选购率仅23%,剩余752套空房未选;宝龙的颢龙苑选购率22%,剩余69套空房未选;三房选购率最低的是大鹏安居君兰湾府,只被选走了3套

这和先前人才住房推出时引发市场的剧烈震动,形成了极大反差。整体不到50%的去化率,放到商品房开发商群体,也不是个好成绩。我想主管部门也未必预料得到,最终是这样一个结果。

简单说,就是卖的不好。卖的不好,是有影响的,这个影响和私营开发商是一样的。房子卖的不好,就会影响回款,人才安居集团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也得靠卖房子回款,才能货如轮转,有更多的资金去开发下一批。而且,卖得不好也会影响住房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

所以,卖的不好,要找原因的。

市场上关于这一批人才房卖的不好的解释不少,我也和一些关注人才房的粉丝聊了一下,大概总结,有这么几个看法。

一个看法是市场信心低迷(其实就是价格的问题),导致许多人不敢花钱,自然也波及到了人才房。可能以前不觉得贵,但是现在,6折的价格还是会觉得贵。

再一个看法是,技术问题,比如三房申购的门槛太高,以及,有些“人才”可能在老家已经买了房子贷了款,所以要算二套首付,付不起。

还有一个看法是,产品和配置的问题,拿出来卖的产品,地段和配置大多不咋地(比如有的在大鹏,有的车位很少,有的是开放式布局等),不如等下面还有更好的盘。

我个人的看法,技术上的问题和价格的问题,应该说有,但都不是核心问题。因为这些项目里面,虽然大部分卖得不好,但是卖的好的也有。尤其是大家说的价格和信心问题,我个人不觉得,打了6折,而且还是在限价基础上打的6折,这个在正常的商品房市场里它已经是一个“引发断供危机”的价格了。不是说一定跌不到,但是安全垫足够的高,对于偏自住者来说,价格能解释一部分,但不能完全解释。

弃选率高,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还是产品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点,高弃选率其实是政策性住房的“老大难”问题。可能是因为这是“人才房”,大家会觉得意外(因为人们想象中的“人才房”,无疑是产品档次更高,不应该弃选)。但实际上,之前的安居型商品房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弃选率高,让政策制定者这么多年来都一直很头痛。

那么,到了现在的人才房,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依然是“一脉相承”。

沿着这个线索找,就能找到政策性人群的“需求规律——紧密围绕着就业密集区。正常的商品房人群也是如此,但是政策性人群表现得极为突出。这一点,从上面的单盘成交也能看得出来。在就业密集区45分钟通勤圈内,房子大都是卖的很不错的,像西乡、龙华、光明。超出就会很麻烦,像宝龙、大鹏。这个里面,大家能看到,价格并不是最主要的敏感点,在不在都市核心区才是。当然,像光明的项目,我认为来自产品周围的配套因素(地铁、双公园等),起到了很大影响,是个特例。

这个不是今天这样,一直都是。等下面的前海云海湾和蛇口的深铁熙府人才房出来,大概6万/平米的价格,大概率抢破头。或者说,这一批次都是好地段的人才房……那时候,大家想必就会认同我上面说的,价格并不是敏感点。

如果说有意外,这一批人才住房显示出的意外,我认为是产品的质素可能低于(人才的)预期。从我向后台一些粉丝了解的反馈看,支持了这一点,这也许会让主管部门在下一步需要重新讨论。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人才房所针对的“人才”这个群体,和安居房群体不太一样,他们不是一个“保障”群体,本身就是商品房市场的潜在客户。这个意思就是说,他们的要求并不低。在以前没有人才房,他们也没这个想望,但是现在的大环境有利——各个城市都在吸引人才,有了人才房这样的6折价,那谁都想利用。但是,能搭乘政策的东风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降低要求,简单说,这个群体对人才房的期待是和商品房基本一样的

是以,如果你认为,人才房的价格只有商品房价格的6折,因此它的产品质素比商品房要差上一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我认为,“人才”群体未必是这个理解。他们更可能认为,你可以不推出人才住房,既然你推出了,就要有对待“人才”的诚意。

这一点,我认为市场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但是这些都不算是大问题,人才房、安居房真正的大问题,是这种“小混居”开发模式在入伙之后产生的邻里矛盾的问题,因为大家支付的价格不同,以及配置不一样,要求管理一致,就会导致商品房群体和非商品房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日渐累积,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化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33068102001146号

  • 电话直呼

    • 15050108135
    • 吴老师 :
    • 吴老师 :
    • 吴老师 :
    • 吴老师 :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