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接连折戟,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博弈,从经济调控到地缘干预,几乎无一达成预期目标。这一 “全败” 格局正深刻重塑全球市场逻辑 —— 曾经因特朗普政策摇摆而剧烈波动的金融资产渐归平静,一个更依赖经济规律、而非个人意志的市场新秩序正在形成。
政策溃败: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博弈的全面失守
特朗普的政策工具箱在多个领域遭遇滑铁卢,其激进且缺乏连贯性的操作让市场逐渐失去信任。
在经济领域,关税大战成为首败典范。他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施压中国,却在中方的从容应对下*回调 —— 先将美国关税降至 10%,又要求中国将 8000 亿美元国债置换为 100 年期零息国债以逃避 36 万亿国债债务,最终均遭无视。针对国内的 “效率改革” 同样短命,马斯克受命组建的效率部因大规模裁员引发巨大阻力,短短数月便以辞职收场。
劳动力与产业政策的激进调整更显混乱。打击非法移民的政策赶走了大量拿着低薪(仅为美国普通民众 1/5)的优秀工人,直接导致 100 万劳动力退出就业市场。这不仅推高了美国农产品、矿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更暴露了政策对经济基本面的无视。
国际博弈中的 “扩张性构想” 则沦为笑谈。从声称吞并格陵兰、控制巴拿马,到计划清空加沙送给以色列,再到扬言 “24 小时解决俄乌冲突”,这些脱离现实的主张遭遇全球集体反对 —— 普京坚持推进对乌行动,中东国家怒斥其干预主权,欧洲盟友也明确表达不满。
对伊朗的 “连环骗局” 更让其信用破产。谈判期间承诺 “不打仗”,转头就暗杀 20 名革命卫队高官和 6 名核科学家;谎称 “两周后再开打”,两天内便动武;伪报 B2 轰炸机航线,实则突袭伊朗*。三次欺骗后,以色列与伊朗均对其 “停火指令” 置若罔闻,凸显其国际话语权的崩塌。
市场连锁反应:从剧烈波动到平缓沉寂
特朗普政策的全面溃败,直接改写了全球市场的运行逻辑。曾经因他一句话便剧烈波动的金融资产,如今正趋于平缓。
从核心资产表现看,比特币与黄金的波动幅度持续收窄。2025 年 4 月 2 日贸易大战启动至 6 月 25 日,两者左半段波动剧烈,右半段逐渐平缓 —— 比特币在 9 万 - 11 万美元区间窄幅震荡,黄金也难现年初的暴涨行情。即便特朗普下令轰炸伊朗*这样的 “大事件”,黄金不仅未涨反跌,说明市场对其政策的 “冲击敏感度” 已降至冰点。
美元走势则回归经济规律。此前因 “美国危机” 剧烈涨跌,如今已趋于稳定,严格跟随经济指标波动:美国加息则涨,降息则跌;欧洲加息则承压,完全脱离了特朗普个人意志的干扰。
股市呈现 “乌龟背” 形态。全球主要股市先跌后涨,整体波动收窄,大涨大跌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这种平稳并非源于经济繁荣,而是因为特朗普政策失控后,全球政治环境趋向稳定 —— 市场不再为其激进表态恐慌,也不再对其承诺抱有期待,仅能从 “和平预期” 中获得微弱正向激励。
避险资产格局也悄然固化。黄金仍是头号避险货币,日元稳居第二,两者表现稳定,未因特朗普的地缘操作出现异常波动。这意味着市场风险定价体系已重新校准,不再将 “特朗普因素” 作为核心变量。
普通人的市场生存逻辑:告别风口,回归理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赚快钱” 的逻辑已然失效。
曾经靠资产短期暴涨获利的模式难以为继。视频明确指出,未来几个月金融资产 “不会再有风口”,比特币、黄金等标的缺乏大幅波动带来的盈利空间,股市的平缓走势也难以支撑超额收益。对普通人而言,幻想重蹈 1 月至 3 月黄金暴涨的覆辙,大概率会失望。
市场的核心特征已转向 “规律主导”。美元、股市、避险资产的运行均回归经济基本面与国际规则,脱离了个人意志的干扰。这意味着普通人的投资决策需更依赖对经济指标(如利率、通胀)、地缘稳定度的分析,而非追逐热点或政策传闻。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群体,“不折腾” 或许是最优策略。在缺乏明确风口的市场中,盲目入场可能面临 “时间成本损耗”—— 资产既不暴涨也不大跌,但机会成本却在持续累积。而对于专业投资者,可聚焦 “结构性机会”:比如跟踪美元与利率的联动关系,或关注股市中与 “全球稳定” 相关的板块(如跨境贸易、和平红利相关产业)。
特朗普政策的溃败,本质上是 “个人意志主导市场” 时代的终结。全球市场正重新回归经济规律的轨道,在这种 “去激情化” 的环境中,普通人的生存法则或许很简单:放下对 “一夜暴富” 的执念,以理性、耐心应对平缓的市场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