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 股市场的浪潮中,有人折戟沉沙,有人破浪前行。一位传奇投资者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他曾因盲目操作亏损 90 万元,濒临出局,却凭借一套名为 “强龙入海” 的交易技巧,不仅挽回损失,还实现 720 万元的盈利。这一 “神技” 究竟暗藏何种玄机?为何能让投资者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实现华丽转身?
从深渊到巅峰:一段惊心动魄的投资逆袭
这位投资者的转折点发生在 2024 年。彼时,他因追逐热点、频繁交易,在短短半年内将 100 万元本金亏损至 10 万元,亏损幅度高达 90%。在绝望之际,他偶然接触到 “强龙入海” 的交易逻辑,经过三个月的模拟训练和实战打磨,逐步形成稳定的操作体系。2025 年上半年,借助稀土、新能源等板块的结构性行情,他通过精准捕捉 “强龙入海” 信号,将资金规模拉升至 730 万元,扣除前期亏损后,净赚 720 万元。
复盘其操作轨迹,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对北方稀土的布局。2025 年 5 月下旬,北方稀土股价经历短暂回调后,日线图上出现 “强龙入海” 特征:股价在 20 日均线下方震荡多日后,突然放量突破 20 日均线,且成交量较前 5 个交易日均值放大 50% 以上,同时 MACD 指标在零轴下方形成金叉。他据此判断趋势反转信号出现,于 18 元附近介入,随后该股在稀土提价消息推动下一路上涨,至 7 月 10 日涨停时以 28 元价格离场,单只个股获利超 50%。
“强龙入海” 神技的核心逻辑与形态特征
“强龙入海” 并非玄学,而是基于量价关系和趋势理论的实战技巧,其核心逻辑是捕捉主力资金介入引发的趋势反转。该形态的形成需满足三大条件:
第一,“潜龙在渊” 的蓄势阶段。股价需在低位经历至少 20 个交易日的横盘震荡,期间成交量持续萎缩,换手率维持在 1% 以下,如同巨龙在深海中潜伏蓄力。以北方稀土为例,2025 年 4-5 月,其股价在 16-18 元区间震荡,换手率从 3% 逐步降至 0.8%,为后续突破积累动能。
第二,“蛟龙出海” 的突破信号。股价突然放量向上突破 20 日均线,且当日成交量需达到近 20 日平均成交量的 1.5 倍以上,形成 “放量穿线” 的标志性 K 线。这一动作如同巨龙跃出海面,往往意味着主力资金开始主动拉升。6 月 12 日,北方稀土以 18.2 元收盘价突破 20 日均线(当时位于 17.8 元),当日成交量达 3200 万股,较前 20 日均值 2100 万股放大 52%,完美符合突破特征。
第三,“龙行九天” 的确认阶段。突破后 3 个交易日内,股价需在 20 日均线上方站稳,且未出现放量回调。若期间 MACD 指标从负值区间上穿零轴,或成交量持续维持在高位,则信号强度进一步增强。北方稀土在突破后连续 3 日收阳,MACD 于 6 月 15 日突破零轴,验证了趋势反转的有效性。
实战应用:如何精准捕捉信号并控制风险
这位投资者强调,“强龙入海” 的关键不仅在于识别形态,更在于严格执行操作纪律。其操作体系包含三个核心步骤:
第一步,筛选标的池。聚焦市值 50-500 亿元的成长型个股,要求近 3 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 10%,且所在行业处于政策支持的赛道(如近期的稀土、新能源等)。通过基本面过滤,可排除业绩爆雷风险,提高信号的有效性。
第二步,信号确认与介入时机。当 “强龙入海” 形态出现后,并非立即满仓介入,而是分两批建仓:首次突破时买入 40% 仓位,若 3 日内站稳 20 日均线再加仓 30%,剩余 30% 仓位留作应对极端行情的预备队。这种分批策略既能把握机会,又能降低误判风险。
第三步,止盈止损设置。以突破日的最低价作为止损线,一旦股价回踩跌破该价位且无法快速收回,则立即止损离场,止损幅度通常控制在 5% 以内;止盈则采用 “动态跟踪” 模式,当股价涨幅达 20% 时,卖出一半仓位锁定利润,剩余部分以 10 日均线作为止盈线,跌破即清仓。
以他操作的另一只个股 —— 某稀土永磁概念股为例:2025 年 6 月 10 日出现 “强龙入海” 信号,突破日最低价为 12 元,他按计划买入 40% 仓位;6 月 12 日确认站稳后加仓 30%;6 月 20 日股价涨至 14.5 元,达到 20% 涨幅目标,卖出一半仓位;7 月 5 日股价跌破 10 日均线,以 15.8 元清仓剩余部分,全程获利 31%。
为何 “强龙入海” 能在 A 股奏效?
A 股市场的特殊性为这一技巧提供了土壤。一方面,散户占比高导致情绪波动大,容易引发非理性抛盘,为 “潜龙在渊” 阶段的筹码收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主力资金往往通过放量突破制造趋势信号,吸引跟风盘推动股价上涨。“强龙入海” 正是抓住了这一生态特征:放量突破意味着主力资金主动打破平衡,而 20 日均线作为短期趋势的分水岭,其得失直接影响市场情绪转向。
从近期市场来看,稀土板块的上涨行情中多次出现 “强龙入海” 形态。如北方稀土在 7 月 3 日的放量突破,正是受到行业提价预期刺激,主力资金借机发力,符合 “强龙入海” 的量价配合逻辑。这也解释了为何该技巧能在结构性行情中屡建奇功。
警惕误区:并非*,需与市场环境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强龙入海” 并非包治百病的万能公式。这位投资者坦言,在 2024 年熊市阶段,该形态的成功率不足 30%,而在 2025 年结构性行情中,成功率提升至 65% 以上。其有效性高度依赖市场环境:
- 牛市或震荡市:资金风险偏好较高,突破后的持续性更强,成功率显著提升;
- 熊市或系统性风险:即使出现信号,也可能是主力诱多,需格外谨慎;
- 行业风口:在政策支持、需求爆发的赛道(如当前的稀土、新能源)中,“强龙入海” 的有效性远高于冷门板块。
此外,该技巧对成交量的要求极为严格。若突破时成交量未达标准,或后续无法维持放量,则可能是 “假突破”。例如,某只钢铁股在 6 月下旬曾出现类似形态,但突破日成交量仅放大 20%,且次日立即缩量回调,最终证实为诱多信号。
写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这位从亏损中崛起的投资者反复强调:“技巧是工具,心态是根基。” 他用自身经历告诫散户:不要追求 “一夜暴富”,而应建立可复制的交易体系。“强龙入海” 的价值不在于精准预测顶部底部,而在于通过严格的纪律性,将每笔交易的风险收益比控制在合理范围,积小胜为大胜。
对于希望尝试的投资者,建议先通过模拟盘练习 3 个月,熟练掌握形态识别后再小资金实战。同时,需结合行业研究和宏观分析,避免单纯依赖技术指标。正如他所说:“在稀土板块用‘强龙入海’可能赚钱,但在退市风险股中用,只会加速亏损。”
A 股市场没有永恒的神技,但有永恒的逻辑。“强龙入海” 的本质是通过量价信号捕捉资金动向,其核心在于敬畏市场、控制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 “秘籍”,不如先*心态与纪律 —— 这或许才是从亏损走向盈利的真正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