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3 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截至2023 年初,中国已与151 个国家和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 余份合作项目,合作领域涵盖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经贸联通、科技合作等。
贸易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布局方向,十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规模占全国总额的比重从2013 年的25%提升至2022 年的32.9%,年均复合增速达8.6%;从出口规模地区分布来看,2022 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规模中东盟占比最大,比重为15.8%。在全球经济活动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东盟经济实现逆势增长,东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增长点,2022 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达9753 亿美元,同比增长11.2%,2013-2022 年CAGR 达9.15%。
在全球经贸进入下行周期、欧美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值得关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
国家维度上,从近年出口金额增速来看,对欧美市场出口出现明显下滑,对俄罗斯、中亚、中东地区、非洲、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出口增长显著, 其中2023 年Q1 对东盟出口所占份额为16.93%,上升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或能一定程度上补足对欧美出口下滑份额。
分行业来看,以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与欧美市场在服装、塑料橡胶制品等低附加值商品以及钢铁等金属制品方面出现较大分化,表现为对东盟出口份额上升,而欧美市场下降,原因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需求潜力,以及在东盟基建建设过程中对钢铁等过剩产能的消化。而在矿产品、化工品、以及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光学及医疗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对东盟和欧盟出口份额上升,对美出口均现收缩,一方面欧洲受俄乌冲突影响,矿产品和化工品等化工产业链产品对华进口需求激增,另一方面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表现强韧,且在相对低通胀环境下更具成本竞争力。
衡量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对各省市自治区外贸的重要程度,2022 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排名前列的省市自治区分别为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山东;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速度来看,2022 年增速排名前列的省市自治区分别为海南、贵州、新疆、江西;从各省市自治区重点出口商品来看,我国优势出口品类机电产品及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的出口规模主要集中于广东、上海、江苏、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投资建议
综合来看,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及增长速度、优势出口品类的主要区域来看,建议关注:1)外贸大省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的优势出口品类相关产业公司债券和具有相关产业投资和贸易业务的城投平台,外贸优势对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2)新疆、江西受益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高速增长,新疆的机电产品、江西的钢材、光伏和汽车产品相关产业公司及具有相关产业投资和贸易业务的城投平台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