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获奖无数遭质疑?清华教授:《三体》受追捧让我大跌眼镜时间:2023-03-15 2015年8月,《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在很多人眼里,雨果奖就是科幻界的诺贝尔奖,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奖项,《三体》连同它的创作者刘慈欣一起在世界范围内爆火起来。 2023年1月15日,由杨磊执导,张鲁一、于和伟、王子文等知名演员联合出演的电视剧《三体》上映,在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潮。 《三体》有很多忠实粉丝,《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和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都对《三体》情有独钟,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看完《三体》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英译本后,更是忍不住发邮件给刘慈欣催更。 在国内,《三体》的粉丝里也有很多大佬,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小米董事长雷军和360董事长周鸿祎都极力向大家推荐过《三体》。 除了很多知名人物对《三体》赞赏有加,《三体》还拥有很深厚的“民众基础”,吸引着数量庞大的普通读者。 可就在国内外都对《三体》进行推崇的时候,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却在《十三邀》节目中对《三体》发出了质疑,并表示自己不理解《三体》为何会如此受人追捧。 吴国盛的言论一出,便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声势很是浩大。 那么,《三体》到底是一本怎样的科幻小说?它值不值得受到追捧呢? 《三体》中的故事 吴国盛认为科幻在所有文学题材中属于贫乏的存在,它(三体)只是便利地使用了一些科学元素,但真正打动人们的还是故事中的人性。而讲人性的电影并不在少数,比《三体》好的也很多。所以对于《三体》被很多人追捧他实在不理解。 那么《三体》究竟为什么会被追捧,是其中的科幻元素——三体文明,还是其中的人性? 《三体》是围绕着女主人公叶文洁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展开的,故事开始的背景是十年动荡时期。 叶文洁出生于一个高知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搞物理学学术研究的专家,对自己的研究事业很是执着,在受到批斗的时候,他坚持不肯低头认错,最后死于皮带的抽打,死于自己的信仰。 而她的母亲和妹妹却对此无动于衷,自认为一身正气地站在批斗父亲的队伍里,趾高气昂,大义灭亲,这一切的荒诞行径让叶文洁毛骨悚然。 后来,叶文洁被派到内蒙古地区去垦荒,她又见证了人们对大自然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她再次感觉到心寒。 就在叶文洁感到痛苦迷茫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一个年轻记者,并很快坠入爱河,她的心开始变得柔软。 但当记者惹出了事之后,他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毫不犹豫地将这口“黑锅”甩给了叶文洁。叶文洁的心灵再次遭受创伤,她对人性越来越失望。 就在叶文洁伤心痛哭的时候,又有人找到她,要求她在一份给死去父亲安莫须有罪名的文件上签字,那份文件她的母亲和妹妹已经签了。 但叶文洁有着和她父亲一样的执着,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违背本心。 因为这件事,叶文洁差点入狱,但在机缘巧合下,她父亲之前的一名学生杨卫宁将她救下,并把她安排到了自己身边做事。 于是,叶文洁去了杨卫宁所在的红岸基地,开始从事国家高级保密工作。 叶文洁本以为红岸基地是卫星通讯的基地,但在经过了解之后,她才知道红岸基地主要是用来寻找外星人的。 这让叶文洁感到惊讶,可她也没有过多关心这件事,她只想逃避外界的纷纷扰扰,过安稳的日子。于是,她安心留在了红岸基地,并和杨卫宁结了婚。 叶文洁本以为自己的生活可以一直平静下去,可她却在无意间发现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她竟然和一个叫三体的文明取得了联系。 第一次联系上后,叶文洁收到了一条“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电波,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领导隐瞒了这件事。 可四年之后,叶文洁再次收到了来自三体的信号,这一次,她直接发出了一段话:“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的人类已经无药可救了……” 电波发出不久,就有领导察觉到了这件事,为了隐藏自己的行径,叶文洁不惜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杨卫宁,自己一个人带女儿生活。 多年以后,国家对错误的思想进行了“拨乱反正”,红岸基地也废弃了,叶文洁被调到一所学校教书。 叶文洁在无意间认识了美国的伊文斯,他和叶文洁一样对人类世界失望,叶文洁再三犹豫之下将自己联系过三体世界的事告诉了伊文斯。 伊文斯很快便用自己丰厚的财力建造了第二个红岸基地,开启了自己反人类的伟大事业,并邀请叶文洁入伙,就这样,叶文洁再次被卷入可怕的漩涡,最后被捕入狱,她将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公布于众。 接下来,人类为了生存,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各种措施与三体文明进行抗争,在被逼到绝境后,人类不得已采取极端措施与三体文明同归于尽。 叶文洁最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背叛人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所以她将自己毕生对宇宙社会学的研究,全数托付给年轻人,通过另一条路去挽救岌岌可危的地球社会。 整个故事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惊喜不断,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这也是《三体》会受到大家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跨越较长时间的精彩的夹杂着科幻元素的故事。 《三体》中的人性 事实上,《三体》也确实如吴国盛所说的那样,科幻元素只是表面,吸引读者的还是其中无处不在的人性:善与恶的选择,背叛与信任的抉择。 在《三体》中,叶文洁是唯一一个被勾勒出完整人生轨迹的人物,是故事的主线人物,她的人物形象很是立体饱满。 首先,叶文洁的内心充斥着“爱”与“恨”的矛盾。 叶文洁父亲的惨死是她转变信念,对人性产生恨的起源,母亲和妹妹的“大义灭亲”更增添了她的恨,也让她对人性感到失望。 在经历了心仪之人的背叛后,叶文洁的心开始变得麻木,她已经没有了精神层次的追求,只有恨意支撑着她继续生活。 但后来,她在感受到齐佳屯村民对自己的善意后,她坚固的心开始有所动摇,恨意开始被冲淡,她陷入矛盾。 社会秩序的恢复本让她看到了希望,可母亲,以及当初害死父亲的人根本没有任何悔悟,还将所有的过错推卸给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阶段,将自己归为受害者。 这让叶文洁意识到,人类缺乏道德自觉,他们犯了错之后,本能只会让他们推卸责任,而不是反思与改正,她再次看到了人性的冷漠和卑鄙。 叶文洁就在这种对人性“爱恨交织”的状态下纠结矛盾。 叶文洁选择联系三体文明,一开始也并非是为了毁灭人类,发泄自己的恨意,而是抱着让外星文明改变人性,拯救人类的想法邀请三体文明来地球的。 只是,她过于天真,这样的做法并未能拯救人类,反而还将人类推向了更恐怖的深渊,这是她一开始没想到的。 其次,叶文洁的内心还有着“善”与“恶”的矛盾。 叶文洁本性是善良正直的,面对父亲的遭遇,虽然她无能为力,无法将父亲救下,但她并没有像母亲和妹妹一样选择明哲保身,反而是愤愤不平。 后来,面对上层对父亲的不实控告,叶文洁也没有像母亲和妹妹一样“识时务”,而是宁死不屈,坚决不签字。 但叶文洁又是一个敏感而又理性的人,她在自己的善意得不到回应,在感受到无端的恶意之后,她开始向恶转变。 为了自己接收三体信号的事不暴露,亲手害死真心疼爱自己的丈夫,她暴露了自己人性中的恶,不知不觉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而叶文洁复杂的善恶矛盾观,也让她掌握了宇宙丛林生存法则,在两个宇宙对抗的时候,叶文洁可以有能力周旋应对猜疑链,为地球留下一线希望。 “理想”与“现实”也是叶文洁形象中的矛盾。 叶文洁是一个偏执的理想主义者,她用理性去发现和挖掘人性,并在自己的思想观念里完全走不出来,将自己发现的人性的恶全部堆积起来,让自己备受折磨。 她偏执地想要剔除人类的劣根,让人性变得至纯至善,这是叶文洁的理想。 所以,她不顾一切地想要将三体文明引进地球,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她知道人类将会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现实是残酷的,叶文洁最终发现三体文明是一个更加残酷冷漠的文明,她追悔莫及,意识到自己“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了它。” 在女儿自杀以后,叶文洁终于意识到自己太过理想化,无论是人类文明,还是三体文明,甚至是更高等的文明,只要存在于宇宙中,就必然有善有恶,无论科技文明发展到哪一步,人性的恶都是无法根除的。 除了叶文洁,《三体》中还刻画了善良的程心、掌控思想的希恩斯、信念坚定的罗辑、理性的章北海等人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 《三体》的争议 吴国盛之所以认为《三体》被追捧太高了,倒不是说《三体》写的不好,而是不明白,为什么一部处处都在写人性的小说,会被很多人以“科幻”顶流的名义认可。 对此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阿凡达。他认为阿凡达虽然说的是潘多拉星球的事情,说的是另一种文明体系的科幻电影,但实际上干的事情就像地球上的人为了利益强行拆迁一样,所以只要你知道地球上是如何拆迁的,那么你看阿凡达的时候,对于剧情并不会有多惊讶。 《三体》也是如此,以科幻的元素去讲人性,讲少数人站在一群疯狂的人的对立面时,少数人对于善和恶的犹豫和抉择。 然而,在《三体》大火后,很多人都以它是中国最出圈的科幻作品为骄傲,反而忽略了其中的人性。而在一些媒体或者电视剧的宣传中,也大都以科幻来作为噱头,这是不对的。 但反过来说,《三体》的成功也对中国科幻界带来不少好的影响,而这些也是它能够在海外获得成功的原因。 首先,虽然科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科学”的,但科幻文学的兴衰却能映照出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一个国家科学技术速度发展的时候,科幻文学也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发展迅速,科幻作品也同步发展起来。 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势头不再那么猛烈,科幻作品的发展也随之呈现出式微的迹象。 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自身的科幻作品出现悲观的情绪时,来自中国的《三体》闪亮登场,这不能不让海外国家也开始关注中国的科学发展以及对未来的科学想象。 最主要的是,《三体》的成功,让外国人意识到,中国基于科幻的想象并不差他们。 结语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评价刘慈欣说:“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雨果奖是世界文学界对《三体》的肯定,受人追捧是大众读者对《三体》的肯定。 但我们不能忽略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不管是科幻的还是魔幻的,都是对于社会状况和人性的反思,如果抛去这些,去追捧科幻和魔幻的元素,那这个作品也将失去它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