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柴胡汤,很多人都知道,也用过。这首经方出自《伤寒论》,包括: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在中医教材《方剂学》(邓中甲版)中,是这样介绍的:
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这首方的使用认识。
一、柴胡:
君药,苦平,入肝胆。在原方中,柴胡的量是比较大的,作用就是在于清热透邪。一般而言,每剂中柴胡用量在15~30 g,剂量如果偏小,柴胡就发挥不出本方需要的作用。而有些人会说大量柴胡会“劫肝阴”!所以,本方中又有人参、大枣、甘草等来顾护阴津。
二、方中“人参”可以换成“党参”?
我个人觉得:不行!为什么?首先要搞清为什么原方要用“人参”:1、少阳多肝胆之邪,“见肝之病,当知肝传脾”,人参大补脾胃之气,能断了病邪的去路,使脾胃能快速的武装起自己,挡住来犯的敌人。2、健脾益气,顾护后天之本。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是正邪的交争!说白了就是用人参大补元气,壮大自己的力量,更快的打败病邪!
三、生姜、大枣到底需不需要?
原方用生姜、大枣有两点:1、助人参,健中阳、补气血!2、制约半夏之毒性。说实话,现在用的半夏都是姜半夏或是法半夏,毒性已大大削弱。而这种情况下,生姜、大枣的量可以适当减少。但如果患者呕吐、血虚较为严重,这两者的剂量就要增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