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一带已经有采挖人参的活动。
长白山区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
经过千百年来历代放山人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放山人自觉遵守的独特的民间风俗,世代相传至今。

长白山人参放山习俗的基本内容如下:
· 拉帮 ·
进山采参时,多人搭伙,称为 “ 拉帮 ” 。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叫 “ 单棍撮 ” 。
· 进山 ·
喊山:寻找人参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 棒槌!”。
把头接问 “ 什么货?”
接山:发现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
然后,大伙接着说 “ 快当!快当!”。

· 抬棒槌 ·
抬棒槌:即挖参,发现人参喊山之后,把头先用拴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
固宝:拴完红绳以后,把头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画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用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
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把头集中精力挖参。

· 参包子 ·
参挖出来后用苔藓、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外面再包上大块的桦树皮,用楸树皮打成“参包子”。
兆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
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

放山人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
小人参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人参,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
古老的长白山人参采挖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008年6月,长白山采参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