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3 年上半年公司造船营收同比增长超40%,毛利率受到成本提升与动力业务出表影响下滑,但受益处置收益净利率依旧实现增长。从订单三大指标来看,公司新接、在手、交付订单均完成出色,尤其新接订单载重吨口径同比增长超60%,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在手订单依旧维持高位,为未来业绩提供保障。展望未来,随着低价订单的逐步消化,2021 年以来高价订单的集中交付,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即将产生较大弹性改善。
事件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26 亿元,同比增长27.48%,归母净利润5.53 亿元,同比增长182.46%,扣非后净利润-1.17亿元。其中,Q2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4.81 亿元,同比增长97.95%,归母净利润5.10 亿元,同比增长254.61%,扣非后净利润-0.81 亿元。
简评
造船营收同比增长超40%,动力业务出表与成本影响毛利率
营收端,2023H1 公司营收305.26 亿元,同比+27.48%,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收214.81 亿元,同比+97.95%。上半年分业务来看,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营收281.44 亿元,同比+42.34%;机电设备营收8.94 亿元,同比-26.70%,造船业务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生产任务饱满,民品船舶交付数量同比增加。
利润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53 亿元,同比+182.46%,扣非后净亏损1.17 亿元,毛、净利率分别为7.59%、1.83%,同比分别-1.03pct、+0.93pct;其中Q2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10 亿元,同比+254.61%,扣非后净亏损0.81 亿元,毛、净利率分别为6.82%、2.40%,同比分别-4.52pct、+0.96pct。毛利率下降主要系(1)产品结构变化,动力设备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2)备货周期内钢材价格处于高位,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及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等因素影响,劳务费、加工费增加,导致船舶建造毛利率同比下降。净利率依旧实现提升,主要系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5.3 亿元。
新接、在手、交付订单三大指标向好,高价订单即将迎来集中交付期、未来业绩可期上半年公司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88 艘/619.2 万载重吨,同比+61.5%,超过去年全年水平(70 艘/450.8万载重吨),累计手持造船订单264 艘/1933.8 万载重吨,相比去年年底增长10.8%。公司加快船舶交付,完工交付民品船舶38 艘/391.0 万载重吨,同比+18.1%,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63.7%。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盈利有望显著改善。2021 年下半年以来新船价格指数显著提升,且与钢材价格形成显著剪刀差,我们认为高价订单的逐步交付将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我们判断2024 年公司业绩将有较大弹性提升,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1、45.70、76.8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8.0%、192.9%、68.2%,对应PE 分别为79.8x、27.3x、16.2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下游航运市场调整风险:公司所属造船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变化给国际航运业和造船市场带来的短期调整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2)船企综合成本上涨风险:随着新船订单量的大幅增长,船舶配套需求明显提升,而船配企业产能短时间难以快速提升,采购周期延长情况较为普遍。原材料采购与预算差距较大,劳务用工成本上涨,导致人工成本持续增长。
(3)汇率大幅波动风险:公司出口船舶以美元计价,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影响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