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汽车合资发展,邓小平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开启合资大门。
1984 年第一家中外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正式营业,中国汽车对外合作由此开启。合资初始“以市场换技术”,90 年代进入合资爆发期,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开始与世界接轨。2009 年合资助力下中国汽车销量达1364.5 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2010 年中国入世后商用汽车也迎来第二次外资合作。2010 年新能源车补贴入场,自主品牌不断发力,合资车则持观望态度。2018 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汽车合资股比放开,合资品牌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发展进入新阶段。
汽车合资模式助力本土零部件企业发展,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韧性渐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在计划体制环境中发展,起步晚、发展慢,而外资品牌技术+成本+品牌优势,对自主产品形成降维打击。此外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高增叠加入世后国内市场放开,为跨国车企进入中国打开大门。另一方面,汽车合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汽车零部件需求高增,帮助打造了一系列零部件公司。根据美国汽车新闻网公布的数据,2012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中国仅有中信戴卡一家跻身,到2022 年入围企业已增长至10 家。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并在后续的发展中体现出强大的韧劲和内生发展动力。
自主品牌崛起,且电动化、智能化全面领先,合资品牌面临多方挑战。1)行业趋势:2022 年月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47.2%,自主品牌不断崛起,外资光环逐渐褪去。2)产业变革方向:①电动化。2022 年11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5.6万辆,渗透率环比升至31%。且国内企业三电技术领先,尤其是宁德时代等企业世界领先,合资车企发展压力重重。②智能化。继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手握接力棒,开启新能源汽车革命下半场。2022 年1-10 月L2 级乘用车渗透率达33.9%,并呈上升态势。在同价位车型中自主品牌智能化程度领先合资品牌。3)商业模式:
直营模式打破传统车企渠道优势,车企业务从单车销售变为汽车销售+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新业务模式下,合资公司变革落后。4)企业运作效率:合资双方或存在话语权争夺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市场变化响应慢,被动的变革失去先发优势。5)产品力及盈利能力:国产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型性价比优势显著,合资车销量出现下滑。2018 年至2022 年,有39 个月合资车经销商库存系数超过警戒线。且以上汽为首的企业近年来投资收益大都有所下滑,2022 年上汽集团投资收益为147.03 亿元,同比-45.9%。
合资股比放开将加剧竞争,弱势外资品牌加速退出,一线品牌生存空间受挤压。
2022 年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取消。合资股比放开将加大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程度,弱势外资品牌将陆续退出中国,一线外资品牌生存空间同样会受到挤压,自主品牌重压之下或能持续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