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汽车
更多
最新推荐
  • 全球销冠丰田,1月却在美国折戟

    在2022年再次以负增长画上句号之后,2023年美国新车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开门红。研究机构表示,由于车队出货量的增加创造了一定的新增量,今年1月美国轻型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5%,以季节性调整年化销售速率SAAR衡量则为1620万辆。这是自2021年5月以来美国车市的SAAR再次超过1600万辆。彼时在经济复苏和刺激政策以及各大车企促销活动的共同推动下,美国汽车市场持续火爆。在长达一半年的低迷之后,该数据的大幅回升意味着,面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挥之不去的供应链紧缺问题,美国车市依旧拥有一定的弹性。丰田仍未走出供应链困境从6家公布月度销

  • 距离300万辆,比亚迪还差19个“1月”

    2022年的比亚迪,在经历长时间痛苦的蛰伏后,终于迎来了足够惊艳与绚烂的绽放。而作为最具含金量的论据,明晃晃的数字不会说谎,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其销量成绩单。整个1-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更是达到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4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DM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94.63万辆,EV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91.12万辆。并且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方面,累计销量达到5.59万辆,同比增长307.2%。整体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实际上,很多读者并不知晓这家长期以“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的车企,过去365天的表现究竟有多恐怖。

  • 赚钱的长城,要学会花钱

    在长城汽车2022年的内部复盘中,是这样总结其中的亮点之处的:技术层面,国内首发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全球量产智能辅助驾驶计算平台、大禹电池技术全面应用;战略层面,长城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战略转型、组织架构持续变革。当然,长城汽车的亮点远不止这些。在纷纷扰扰的2022年里,技术体系日新月异的迭代环境、供应链风雨飘摇的供给状态、产品生态大刀阔斧的创新力度……重重“围困”之下,整个汽车产业的每个环节都难言轻松,尤其是在应对成本控制方面,叫苦不迭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疯狂传来。但是,在销量上“摔了一跤”的长城汽车,却在

  • 从4G63到DM-i,中国品牌让世界“满江红”

    汽车,已经诞生了137年。纵观整个世界车坛,那些世人叫得响的造车大腕,个个都成为了百年“老字号”,无不左右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倘若论资排辈,纵使这些销量表现在中国市场已经“震天响”的头部自主品牌,都还只是刚刚迈进成熟发展期的少年。这些少年郎,也确实没有虚度光阴,正处在意气风发之时。去年,整个自主品牌阵营实现全年销量突破1130万辆,同比增幅达23.8%。尤其,2022年最后一个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55.8%,达到了正常月份的历史之最。未来,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必将进一步走高,也将很快实现全年累计销量占比过半。

  • 【一周车话】1月,谁在“狂飙”?

    1月春节档,一个全员实力派的电视剧高开飙走,收视率狂飙,演技狂飙。一部刑侦涉案类型的剧集让春节在家的全家老小一起追剧,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看过剧集的人都表示,和以往不同的是正反人物的刻画都丰厚立体,全员演技派更是将饱满的剧情直接带飞。甚至有的剧迷玩笑说,明明是部扫黑的剧却被当成励志剧在刷,2023年刚过去一个月,《狂飙》就基本稳拿“年度剧王”,这部剧为2023年剧集创作迎来的开门红。1月车企成绩单也陆续出炉,本周车话就带大家看看谁在2023年第一个月就油门到底的狂飙吧。今年一月对于车企来说应该算是个难顶

  • 仅仅换帅,管用吗?

    “如果树根烂了,换帅管什么用?”这是探讨“换帅”问题时,公社小伙伴的感慨。这个问题,缘于去年的大众换帅,迪斯博士下台。今年刚开年,丰田也主动换帅,进入“后章男时代”。看了很多相关报道后,一个疑问浮上心头,“换帅,管用吗?”再联想到一个人物。1985年,苹果公司把乔布斯赶走。这人太狂,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不过,12年后苹果还是不得不把乔布斯请回来。然后,苹果一路“开挂”到今天,成为一家市值近2.4万亿美元的公司。那么,假如当初没有请回乔布斯呢?这事没法说。问题是,乔布斯这样不世出的人物,也就这一个。而从丰田、

  • 2023,本田还能掌控“电动化”?

    2023年的全球车业正在向一个怎样的格局转变?接替赫伯特·迪斯的奥博穆,坐在大众汽车的头把交椅上很是忐忑,为全面电动化转型却难出成绩而苦恼;将中国划归边缘的Stellantis集团,逐渐对地处东方的汽车市场不加关注……同在西方的特斯拉,却身携中国的蔚来、理想等新兴车企,愈发渗透进了强者林立的世界车坛。迷茫与热血并存,彷徨和希望共生,比过往更纠结的业态,似乎都在预示,这个正在发生转折的时代,早已脱离了所有在局者的掌控。而当身为丰田汽车掌舵者的丰田章男,年初将权杖交予曾经的雷克萨斯总裁佐藤恒治,无论后者如何因势利

  • “隐士”亮剑

    绝不轻易追随世间潮流”,“偏执狂”马自达七大行事铁则的特立独行,举世皆知。但是当即将国产的MAZDA CX-50到来时,我们会发现,如此隐士风格的马自达,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而这款“最美越野SUV”,也正以前锋利的姿态,入列长安马自达的阵营,也冲入竞争激烈的SUV竞争大潮中。作为马自达的全球战略级车型,自去年2月在北美市场一炮打响后,MAZDA CX-50也在广州车展正式首秀,同步开启中国市场国产化进程。并且,对于长安马自达的品牌中期经营计划,以及2030年经营方针来说,MAZDA CX-50的到来也意味着迈出了面向新未来的坚实一步。隐士

  • 上汽不接下气

    “我努力奔跑,只为追上曾经的自己。”这句话形容现在的上汽集团,再适合不过。2022年的上汽集团,全年累计销量530.26万辆,虽然同比下滑2.94%,但仍保持了连续17年国内车企销量第一的龙头地位。而考虑到去年上半年奥密克戎肆虐上海,在生产线停摆、终端销售受阻和出港受限等多重影响下,将降幅控制在了3%以内,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如此成绩,要比起巅峰时期的自己,却也不尽如人意。五年前的2018年,是中国车市迎来巨大挑战的一年。那一年,中国车市出现28年以来的最大冲击,停下了多年来的增长状态,首次出现负增长。然而,上汽集团

  • 2023,奇瑞有了“狂飙”的心

    话说,业内对于2023年一季度车市的预测,都是比较悲观的。1月的车市也确实是这么回事。不过,造车新势力一片哀鸿之下,几家传统车企却陆续亮出了优秀的成绩单。在比亚迪晒出150,164辆的销量之后,近日,奇瑞控股集团发布销量月报:1月份销售汽车101,379辆,同比增长16.5%。而且自去年以来,奇瑞集团已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超10万辆。这其中,瑞虎8(参数丨图片)、瑞虎7、捷途X70三款产品,分别以10,856辆、12,768辆、10,757辆的月销过万成绩,为销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其主要乘用车品牌中,奇瑞品牌销量为74,246辆,同比增长10%;星途品牌

  • 1月特斯拉卖出超6万辆,但仍不值得被吹爆

    老实说,2023年的中国车市究竟有多残酷,此刻只有各家车企自己明白。而催生竞争愈发加剧的根本原因有很多,其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当属特斯拉这条“鲶鱼”,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即便这家美国车企深知会遭到老车主大面积的维权,深知会让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深知会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却依旧把Model 3(参数丨图片)与Model Y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与25.99万元的在华历史最低价。行动之坚决,令人感叹。但在我看来,背后也暴露出深层次的痛点。其一,特斯拉曾经爆棚的累计订单消耗殆尽,终端新增客户

  • 中国新造车,进入大逃杀

    平心而论,从落笔开始,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近期所写最纠结的存在。一方面,看到中国新能源市场克服万难后,身处2022年实现巨大的井喷,的确非常来之不易,所以并不想过度唱衰。另一方面,见证了几家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新势力造车,2022年累计交付量纷纷突破10万辆大关,已然展现出了一定抵御风(参数丨图片)险的能力,所以并不想泼一盆冷水。可未曾料到的是,随着2023年初,特斯拉在华不留情面的率先挑起残酷的“价格战”,仅从最近30多天整个大盘与各个品牌的走势来看,无论承认与否,一场恐怖的“大逃杀”俨然拉开了序幕。并且与2019年

  • 雷诺日产,重建“乌托邦”

    经过几个月的谣言和闹剧,雷诺和日产两家公司达成协议,雷诺将在没有任何实际补偿的情况下放弃对日产的控制权。它将拥有日产15%的股份,低于之前的43%。另一方面,日本人最终将获得他们已经持有的雷诺15%的投票权。当地时间2月6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宣布重组计划,双方关系重新平衡,雷诺降低对日产持股,而出资比例上对等的双方,也都将拥有相同投票权。日本媒体称,这笔交易标志着汽车制造商之间“不平等”协议的结束。并证实日产将投资雷诺旗下负责电动车业务与相关软体发展公司Ampere,持股比例达15%。而三菱也考虑投资Ampere,但目

  • 2022年特斯拉攻陷欧洲堡垒

    众所周知,继2021年突破300万辆大关,去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尤其在年底冲量阶段和新能源政策红利临近结束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之下,仅四季度就售出215.3万辆,因此2022年销量几近翻番达到649.8万辆。这也使得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首次突破60%,达到63.2%,同比增加10.9个百分点。我国占比的大幅提升,必然意味着其他区域市场占比的缩小。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另外两大区域市场欧洲和美国的占比确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前者最为明显,直接从2021年的34.4%

  • 1月都没挂彩?广汽丰田是懂市场的

    开年第一个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中国车市还是不出所料地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期。一众车企都在用数据说明,因终端市场的消费受限,销量环比下滑只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从习惯于月初公布销量的造车新势力,到去年卖车卖到癫狂的比亚迪,无一例外。当然,在这其中,论市场抗压能力的差异,总还是有的。春节的存在,让一部分人得以喘息,也令此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企业,趁机夺下头彩。尤以广汽丰田为例,不管其销量是否因去年强劲增势而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其开年所取得的成绩,算是给今年预埋下了好的兆头。75,500辆的单月销量,不仅能表露出,

  • 奇瑞“拯救”李一男?

    奇瑞接盘自游家?当传言得到肯定,一切尽在不言中。时至今日,距离上次自游家“退圈”,已经过去了2个月。恍如隔世一般,百味杂陈之余,还剩下些许禁不住的惋惜。人们总说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而倒在黎明前的自游家,似乎也等来了新的转机。不久前,坊间突然传来消息,一辆自游家NV(参数丨图片)开进了奇瑞商用车总部,疑似两者合作联合,好事将近。面对“自游家已与奇瑞方面达成代工”的传言,有自游家内部人士表示:“还在和对方洽谈中,并没有确定下来。”然而奇瑞方面却对之三缄其口,声称“没得到这方面的消息”。无论具体情况如何,

  • 它,正在成为“颠覆者”

    如果说回看中国汽车行业过往几十年的发展,合资品牌无疑牢牢掌握着主动权,用更通俗易懂的话讲,甚至完全可以说在:“躺着赚钱。”可最近几年,随着电动化转型浪潮的愈演愈烈,悄然间游戏规则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全新的板块,掌握产品定价权与定义权的变成了自主品牌。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对于这条赛道,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被迫跟随。尤其是整个2022,类似的现象还在变得愈发突出。以大众、BBA与丰田、本田、日产为首的强势成员们,一方面所苦苦固守的传统燃油车份额,不得不应对来自强势中国车企的疯狂冲击;另一方面在本就捉

  • 丰田又要成功了!新一代RAV4曝光,内饰焕然一新,或今年上市

    新一代RAV4曝光,内饰焕然一新,或今年上市。丰田这两年已经成为日系车企的标杆,而全新的丰田RAV4作为最重磅级车型,自然是最受家族重视的,不过新车此次改款在外观设计上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但是在内饰方面却赢得了很多掌声,相信这款车在市场上市后,还是能够掀起很大的动静。

  • 这是上海特斯拉一线普工的工资,一个月税前14442元。

    网友分享了他作为上海特斯拉一线普工的工资,一个月税前14442.1元。特斯拉上海工厂实行8小时工作制,共加班21.5小时,加班费992.52元,三个夜班补贴120元,每月伙食补贴260元。

  • 一场回家路 高速路上的那些电车 全军覆没

    所以一场回家的开年大戏,就在各大高速路上演着。而那些开电车回家的人,一定是上演了一场“悲喜大剧”,的确,回家的路上开着电车很省钱,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即便你的电量足够从A城到B城,那么你敢保证,在高速上堵车的你,一点都不害怕吗?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33068102001146号

  • 电话直呼

    • 15050108135
    • 吴老师 :
    • 吴老师 :
    • 吴老师 :
    • 吴老师 :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