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资深茶友提到,十年前,他同时购入了一批普洱散茶和饼茶,想看看经过时间的沉淀,哪种茶会更好。
十年后,他满怀期待地打开茶仓,却发现散茶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香气,滋味也变得寡淡;
老李感到十分困惑:“同样是普洱茶,为何压制工艺不同,十年后价值天差地别?”
压制,是普洱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其后期转化方向的关键。
制作散茶,通常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尽可能地保留茶叶中的活性酶。
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使茶叶在短期内展现出鲜爽的口感和高扬的香气。
饼茶,则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汽蒸软后,用石磨或机器压制成饼状、砖状、沱状等。
蒸汽蒸压的过程,不仅能够使茶叶紧压成型,更重要的是,它为茶叶内部的微生物活动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温床”。
茶叶在紧压状态下,内部的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茶叶的后期转化。
压制过紧的饼茶,透气性差,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转化速度缓慢;
压制过松的饼茶,容易散开,茶叶与空气接触面积过大,容易氧化,影响口感。
我曾拜访过云南一家老茶厂,一位有着几十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告诉我:
“压制不是死压,七分松三分紧才是好饼。太紧了,茶透不过气,转化不了;太松了,容易散,香气也跑了。”
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后期转化。时间就像一位魔法师,赋予了普洱茶不同的生命轨迹。
散茶和饼茶,在时间的魔法下,经历了截然不同的“生长”过程。
散茶由于未经压制,茶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多酚类物质容易发生自由氧化。
这种氧化过程,会使散茶在短期内展现出鲜爽的口感和高扬的香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的氧化会导致茶叶中的有益物质流失,口感变得寡淡,香气也逐渐消散。
饼茶在压制成型后,茶叶内部的微生物开始进行厌氧发酵。
这种发酵过程,会生成一系列复杂的化学物质,如陈香物质、茶褐素等。这些物质赋予了饼茶独特的陈香和醇厚的口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饼茶的口感会越来越醇厚,香气也会越来越丰富。
因此,饼茶具有更长的陈化价值,通常在五年后开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我曾经品尝过一款2010年的老班章散茶,当时的香气非常高锐,带有明显的烟熏味和花果香。
而同一时期的7542饼茶,经过十多年的陈化,已经展现出蜜韵初显的特点,入口后,茶汤醇厚顺滑,体感温润舒适。
我的一位南方茶友,因为存放不当,导致一批散茶受潮霉变,损失惨重。
散茶由于体积蓬松,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南方潮湿的气候更是加剧了其受潮霉变的风险。
而且,饼茶在冲泡时也需要进行拆解,从这一层面来说,还是有些难度,拆的不好,就很容易把茶叶弄碎。
存储时,可以采用传统的竹箬封存法,将饼茶用竹箬包裹起来,既能防止茶叶受潮,又能减少撬取过程中的损耗。
选择散茶还是饼茶,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个人需求和偏好。
如果你喜欢追求茶叶的原始风味,喜欢鲜爽的口感和高扬的香气,并且注重短期内的品饮体验,那么散茶会是你的不二之选。
如果你喜欢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陈香,并且注重茶叶的长期价值,那么饼茶更适合你。
对于日常饮用的口粮茶,可以选择357g的标准饼,方便存放和撬取。
招待客人时,可以选择品质较好的散茶,采用冷泡法,能够更好地展现茶叶的鲜爽口感和高扬香气。
对于具有收藏价值的古树单株茶,建议选择饼茶,并且要注意仓储环境的控制,以保证茶叶的良好转化。
我个人认为,选择散茶还是饼茶,就像选择人生道路一样。
"存茶如养玉,散茶是烈酒,饼茶是陈年老汤——你的人生阶段,需要怎样的茶味陪伴?"
但不管是饼茶,散茶都有各自的优势,只要自己喜欢,喝起来顺,那么形态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