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10 月14 日,证监会调整优化融券相关制度,更好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主要举措包括:1、提高融券保证金率,由50%提高到80%,私募保证金率提高到100%;2、限制上市公司通过专项资管融券借出;3、加大对各种不当套利行为的监管,扎紧扎牢制度篱笆。
我们认为此次优化融券交易制度主要原因是:1、逆周期调节,平稳市场。配合此前降低融资保证金率,提高融券保证金率,借此平稳市场;2、要求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充分听取行业意见,限制公司高管通过专项资管融券借出;3、引导券源合理分配。更严格的限制私募融券,可能主要考虑到私募融券规模较大,配合查处违规融券,有助于引导券源合理分配,保护中小投资者。
对市场影响来看:1、充分听取市场反馈,引导市场良性运用融资及融券工具,进一步鼓励资金参与市场。目前融券卖出额仅占市场成交的0.3%,近半年平均融券卖出额占比最高的仅3%,占比不高,但体现出证监会提振资本市场的决心。2、对券商短期业务影响不大。假设融券息差4%,融资2%,融券业务收入占利息净收入比约10%,影响不大。监管未限制券商跟投部分的融券卖出,限制高管融券卖出可能基本不影响券商资管业务收入。3、长期看,监管肯定融券业务作为基础业务,在平抑市场波动的重要作用。限制融券鼓励融资或主要是市场低景气度下的反向安排。在监管肯定融券业务的基调下,可能不会明显削弱融券业务长期发展的根基。
对新股、次新股的影响上,部分市场观点可能担心融券业务取消会导致新股、次新股波动性加大,我们认为影响偏低。1、数据上看,新股融券交易量占比不高。从上市后5 日内融券卖出规模来看,2023 年共有258 家公司上市,其中有70 家上市公司在上市5 日内出现过融券交易,70 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融券卖出交易占比为1.6%。而历史上,共有620 家上市公司在上市5 日内有过融券卖出交易,平均融券卖出交易占比1.8%。2、交易制度看,融券做空难度较大。监管要求融券卖出报价不得低于市场定价,成交价仅能与上一笔成交价相同,这导致投资者其实较难通过短期交易性方式大幅拉低股价。此外,一个完整的融券交易,一般要通过方向相反的两次买卖完成,中长期看融券交易对股价影响是中性的,决定市场价格运行区间的核心因素是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融券业务有助于平抑股价的异常波动,促进市场定价效率的提升。
综上,我们认为优化融券交易制度对券商业务影响总体有限,对市场而言,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更好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投资方面,本周券商指数下跌1.42%,跑输大盘0.71pct,个股表现:兴业+0%,东财-0.5%、广发-0.5%、中信-0.7%、华泰-1.7%、中金-1.8%、国联-2.9%、方正-3.1%、东方-7.6%。我们持续重点推荐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H)、方正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国联证券;建议关注:海通证券、中国银河、申万宏源。
保险:本周保险指数上涨0.47%,跑赢大盘1.2pct。保险A 股表现分化,太保+5.1%,国寿+3.4%,新华-0.3%,平安-0.7%,人保-2.0%;H 股普遍上涨,友邦+8.6%,太平+4.0%,财险+0.8%。十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2.67%,较上周-0.005pct。近日,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保险资管行业资金规模扩张,呈现以保险资金为主、业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结构。截至2022 年末,32 家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总规模24.52 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保险资管资金主要来自系统内资金,同时第三方业务(包含第三方资金与业外业务)占比提升明显。系统内保险资金占比73.04%,第三方保险资金占比7.35%,业外资金占比19.61%,第三方业务占比由2021 年末的23.53%上升至2022 年末的26.96%。业外资金中,管理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资金2.53 万亿元,占比10.35%;管理养老金( 含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资产) 1.42 万亿元,占比5.82%。行业整体资产配置以债券、金融产品(含保险资管产品)、银行存款为主。截止2022 年末,债券配置占比40.95%,金融产品占比22.22%,银行存款占比14.43%。从细分资产配置规模来看,除组合类产品(股票及混合类等)、信托计划和其他投资规模下降,其余各类资产的投资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投资收益表现分化,大部分机构的综合收益率和财务收益率区间分布在2%-4%,财务收益率中位数位于3.25%-3.5%之间。组合类产品贡献主要收入增速。截止2022 年末,32 家机构实现收入(含管理费收入及投顾、财顾等咨询费)274.20 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上年末上升0.12pct,其中组合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0.64%。专户业务保持占据业务规模主阵地,产品规模占比持续上升。业务规模方面专户业务占比72.30%,组合类产品占比17.71%,同比上升3.48pct,连续三年占比上升。保险资管产品存续余额维持较高增速,组合类产品贡献主要增速。截至2022 年末,行业保险资管产品存续余额为6.49 万亿元,同比增长29.86%。其中,组合类产品存续余额增长显著,增长率为43.29%。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485 只,登记规模8711.79 亿元,同比减少9.9%;存续规模余额1.87 万亿元,同比增长7.5%。2022 年登记股权投资计划23 只,登记规模577.15 亿元,同比增长8.76%;存续规模1911.23 亿元,同比增长14.37%。我国保险资管公司资金规模持续扩张,以系统内保险资金为主,并愈发重视第三方业务,以加强资管机构的市场化。行业资产配置结构相对稳健,以风险较低的品种为主。但在长债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的背景下,预计增加对低估值、高分红的权益类资产,以及公募reits、ABS 等创新品种的投资。在近期汇金增持、市场情绪修复背景下,看好权益配置比例较高的弹性品种国寿、新华。当前各家公司PEV 估值为:1.42(友邦H)、0.81(国寿)、0.59(平安)、0.54(太保)、0.43(新华)。推荐顺序:国寿、新华、太保、平安、友邦H,关注:中国财险,中国人保。
市场回顾:本周主要指数表现下跌,沪深300 下跌0.71%,上证综指下跌0.72%,创业板指数下跌0.36%。本周沪深两市A 股日均成交额8052.47 亿元,较上周上升14.20%;本周两融余额16250.81 亿元,较上周上升2.15%。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改革节奏低于预期、利率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