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近期,市场整体上缺乏主线,较为偏向高股息的防御性策略,而周期品正是高股息策略中较为优质的领域。目前,市场上对于这波周期品的供给冲击行情能有多高的讨论较多。梳理“油铜煤铁”四大资源品过往案例,供给冲击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主导(自然灾害和新冠疫情等)和人为因素主导(国内限产政策、国外减产预期和地缘政治事件等)两大类。本次供给端冲击主要来自国内限产政策和国外减产预期,目前具备季度级别超额收益的潜力。
供给端冲击包括自然因素主导和人为因素主导两大类(1)自然因素主导的供给冲击,多数持续时间1-2 个月(如暴风雪、加拿大大火、飓风等)。持续较长的如新冠疫情。
(2)人为因素主导的供给冲击,包括国内限产政策、国外减产预期和地缘政治事件等。国内限产一般持续较久(如“拉闸限电”、供给侧改革、 “双碳”政策等)。国外减产预期在进口占比大的行业或主产地较大幅度的减产(如OPEC 减产)对于商品价格影响更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而进口占比小的行业或非主产地的减产或限制出口政策(如印煤禁运、工人*等)影响有限。地缘政治供给冲击影响则较久(如俄乌冲突下天然气等、美国制裁伊朗等)。
“油铜煤铁”对供给端冲击表现各异
原油与铜价格更多与国际市场接轨,原油行业供给冲击更多来自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中的国外减产预期、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铜的供给冲击更多来自疫情以及人为因素中的国外减产预期;煤炭和钢铁主要以本国生产为主,煤炭行业的供给冲击更多来自疫情以及人为因素中的国内限产政策;钢铁行业的供给冲击更多来自疫情以及人为因素中的国内限产政策。
行情演绎:启动看涨价,结束看政策、市场需求与流动性从行情演绎过程来看,股价启动的时点一般需要看到直接的“涨价信号”。一段较大的上涨行情一般伴随着连续的多因素刺激。而供给冲击带来的行情的终结的信号往往是“需求预期悲观”、“政策退潮”或流动性收紧,股价往往比“价格拐点”先行退潮。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或者稳增长政策的效果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