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2023H1 机床数控系统业务逆势增长,机器人业务进展顺利,营收整体增长41.35%。高端数控系统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上升1.05pct,叠加规模效应逐渐显现,2023H1 期间费用率下降7.7pct,其中2023Q2 下降2.48pct,单季度扭亏为盈。
随着自主可控背景下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以及加强中端产品的销售力度提高市占率,数控系统业务有望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产线领域协同布局亦有较大潜力。
事件
公司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6 亿元,同比增长41.35%;归母净利润-0.35 亿元,去年同期-0.49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0 亿元,去年同期-0.97 亿元。单Q2 来看,公司实现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39.13%;归母净利润0.03 亿元,扭亏为盈(去年同期-0.07 亿元)。
同时,公司于近日发布《关于子公司签订海外项目合同的公告》,控股子公司常州华数锦明拟向海外客户销售软包电池模组装配线,合同金额为人民币4.17 亿元。
简评
机床数控系统及机器人业务稳健增长,单Q2 扭亏机床数控系统业务逆势增长,机器人业务进展顺利。分产品来看, ① 机床数控系统业务实现营收3.69 亿元, 同比增长30.39%,毛利率同比上升4.91pct,达到36.46%;全行业来看,2023 年1-6 月国内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29.9 万台,累计下降2.9%,公司逆势增长,显示高端突破、中端渗透卓有成效。②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业务实现收入4.84 亿元, 同比增加54.64%,毛利率同比上升0.40pct,达到25.53%,华数机器人聚焦细分领域,在3C、小家电、厨卫等行业持续发力,焊接、民爆市场取得进步和突破。③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实现营收0.11 亿元,同比增加250.60%。
综合毛利率提升叠加期间费用的有效控制,2023H1 净利率同比提升6.6pct,2023Q2 扭亏为盈。公司2023H1 整体毛利率达30.32%,同比提高1.05pct,主要系机床数控系统业务毛利率的提升(4.91pct),我们认为与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有关。期间费用来看,2023H1 公司期间费用率40.8%,同比-7.7pct , 其中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3%/9.3%/20.7%/1.5%, 分别同比-2.9/-2.9/-1.5/-0.5pct 。我们认为,随着需求改善,数控系统高端化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应 逐渐显现下期间费用率的改善,净利率转正且提高的趋势值得期待。
数控系统是工业母机自主可控亟需补足的环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前景可期中高端数控系统作为高性能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件,自主可控需求迫切。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是数控机床中技术含量极高的核心部件,2022 年9 月,工信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布会上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 年4 月CIMT 机床展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展示出配套国产化数控系统的机型,产业趋势为国产厂商带来机遇。
高端化进展顺利,定增加码五轴数控系统产能。2023 年上半年,在五轴领域,利用重大专项示范应用项目为契机,与山东豪迈、东莞埃弗米、艾姆克斯、华工激光等机床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五轴加工中心、五轴刻蚀机、五轴点胶机、五轴激光切割各种类型五轴机床;在智能数控系统及智能机床领域,继续以华中9 型智能数控系统为平台,与秦川机床、宝鸡机床、汉江机床、秦川格兰德、江西佳时特等企业合作,研制智能机床;在中档数控机床领域,利用技术优势,针对汽车轮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重点应用领域,与国外系统同台竞技。
2023 年7 月,公司公告定增说明书,其中高性能数控系统技术升级及扩产能项目拟投入4.53 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5 万套数控装置、3.5 万套多功能I/O 模块、3.5 万套电源以及14.5 万套伺服驱动产品的能力,为工业母机的自主可控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
依托数控系统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进展顺利在工业机器人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在机器人关键部件(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电机、机械本体和工艺软件等)具有完全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领域,子公司武汉工研院和南宁设计院全面掌握全铝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客车、物流车及观光车领域)整车设计开发技术和核心工艺。2023 年9月,控股子公司常州华数锦明拟向海外客户销售软包电池模组装配线,合同金额为人民币4.17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坚持“一核三军”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三个主要业务板块,有望提高业务协同效应,最大程度发挥公司核心技术的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导者,研发实力领先,产品布局全面。随着制造业复苏下游需求改善,自主可控背景下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以及加强中端产品的销售力度提高市占率,数控系统业务有望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公司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产线领域协同布局,业绩增长有较大增长潜力,有望迎来较好的发展态势。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84、1.68、2.3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9.54%、99.86%、38.31%,对应PE 分别为112、56、40 倍,考虑到公司在工业母机产业链的关键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研发与销售,终端用户为航空航天、汽车、3C 等制造业。终端行业的需求对本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终端行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本行业的市场空间。虽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数控系统行业的领先企业,发展了一批客户黏性度高、业务关系持续稳定的优质客户,确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在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新竞争者的进入、技术的升级和客户需求的提高,若公司不能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增强实力,公司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技术研发风险:公司所处数控系统与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一定的研发投入,新产品的市场接受也需要一定周期,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受市场需求、客户认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相关技术如不能及时运用于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则可能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