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本文通过阐述新型电力系统当务之急,以能源安全为核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势,因此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
摘 要:
能源电力安全 隐患凸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刻不容缓。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旨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动电力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传统能源易受到地缘政治、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并网消纳问题成为核心痛点。同时,新型电力电子设备与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风险增加。考虑到持续增长的电力负荷需求,以及现阶段新能源电力支撑能力的不足。叠加长期大国博弈背景,保障能源电力安全重要性凸显,因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能源安全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场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清洁低碳,通过风光储等多种清洁能源,叠加新型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引领,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双碳”目标。我们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能源结构转型,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赋能,增强电力供应效率和稳定,为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有望改善市场对新能源电力并网消纳提升的预期,数字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又有望孕育出影响深远的新技术、新模式以及新业态,进而强化区域内省间电网协调互济能力,扩大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规模。
源网荷储一体化能够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有力确保电力可靠供应,从而实现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能够丰富电网调节资源、提升系统平衡能力,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重要力量。
同时,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可将各类规模小、缺乏优化管理能力的分散资源聚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响应调节能力突出的市场主体,能利用市场价格激励机制更充分地挖掘负荷侧的系统调节潜力。考虑到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大规模接入容易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营的稳定性带来一定风险,因此储能项目在电源侧的布局尤为关键。
推荐方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入加速期,对于能源稳定性的需求日益凸显、储能建设的必要性逐步显现,预计储能市场有望步入高景气度赛道。同时,智能电网通过数字化技术调用分散式的可调节资源,形成对电力平衡的有效调节,也是对存量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
因此我们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受益环节:1)电网智能化,推荐:威胜信息、力合微、平高电气;2)新型储能,推荐:阳光电源、固德威、禾迈股份、昱能科技等; 3)虚拟电厂,推荐:国能日新、朗新科技;4)新能源运营,推荐: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粤电力A 等。
风险提示:风光发电并网消纳不及预期;源网荷储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