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梦强调跟对手首次交手,单双打的赛后总结,体现出了自我认知WTT新加坡大满贯赛事陈梦单打跟双打都参加过了,特别是单打的比赛,陈梦在赛后的总结当中也承认发挥不理想。事实上这些年陈梦对战不熟悉的对手,比赛的过程难言满意。特别是对战经常不交手的对手时,陈梦总是会出现被对手拿下一局的情况,不管对手的实力强还是弱。 这并不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情况,而是陈梦一直就存在这个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性原因还是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导致的,陈梦是个打实力球的选手,这一点跟马龙是完全不一样的。马龙是灵巧型的选手,总是会用战术变化去进行反压制。 而陈梦遇到比赛困难的情况就是硬碰硬的较量,如果硬碰硬起不到作用,就会爆冷输球了。陈梦不管是在单打还是双打,赛后总结当中都可以强调是跟对手首次交手,其实就是告诉球迷自己发挥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交手次数少。 可是对手不也是首次跟陈梦交手,为什么就发挥不错呢?大家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难道只有陈梦去对战陌生的竞争对手吗?其他选手就不对战陌生对手?很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任何事情是无缘无故的,这也体现出了陈梦在比赛当中的自我认知。 其实陈梦还是要放下偶像包袱,不应该执着于球迷对她的看法。谁都有发挥不好的时候,如果每一次都发挥不好,那绝对不是跟对方交手次数少导致的结果。特别是双打的一场比赛,面对菜鸟级别的新加坡组合,连续被对手调动失去位置。 陈梦在赛后总结说是跟对手第一次交手不熟悉,而且陈梦还强调了一件事情,已经好长时间不参加双打比赛了。陈梦的意思是说自己跟搭档王艺迪参加双打比赛的次数少,才会导致比分比较胶着。但是在比赛当中的衔接跑位速度慢,跟双打参赛次数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速度偏慢跟选手自身体重是有直接关系的,只要进行减重就能够避免类似问题。速度偏慢就要加强步伐上的跑位衔接训练,看一下老将马龙的自律精神,就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训练出来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所以双打比赛表现不好,与双打参赛次数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陈梦跟许昕、马龙、樊振东都配合过混双比赛,这可都是队内的顶级选手。许昕可是经常参加双打跟混双的比赛,那为何就没有带领陈梦夺得过混双冠军呢?难道是因为许昕参赛次数少导致的吗?朱雨玲跟许昕第一次搭档混双比赛就夺得了冠军,这又作何解释呢? 并不是说双打不好就一定是因为长期不参赛导致的,反而是因为选手自身的双打能力不强,没有合适的双打搭档,取得不了好成绩,才不去参加双打比赛。孙颖莎和王曼昱就是因为配合越来越好,能够夺得冠军所以才赢得了国乒教练组的信任。 很多球迷也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女搭档跟陈梦配合都很难夺得冠军,换成是王曼昱跟陈梦配合双打,成绩反而就不错了。这到底是王曼昱双打能力强,还是陈梦双打能力强呢?双打能力强的选手是万金油从来不挑搭档,所以王曼昱和孙颖莎才会身兼三项参加各种比赛。 虽然陈梦的粉丝认为陈梦双打能力很强,可是陈梦和搭档之间配合跟孙颖莎、王曼昱相比差距就很明显了。不光是速度没有互补性,战术衔接意识也很少有互补性。这才是陈梦长期夺得不了世乒赛女双冠军的主要原因,双打讲究配合的意识和默契。马龙在跟陈梦的混双配合总结当中就说自己双打能力很差,陈梦就不承认这一点。 陈梦总是认为双打参赛次数少,这或许是陈梦始终夺得不了双打冠军的重要原因。因为跟陈梦搭档过的马龙、樊振东都已经拿到过世乒赛的男双冠军,这一点陈梦又如何解释呢?除了双打之外,单打比赛发挥不理想,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 对手给自己施加比赛压力是正常的,如果自身都无法给对手施加比赛压力,想要赢球确实很难。陈梦如今确实年龄大了,真实年龄都已经31周岁了。所以出现比赛下滑是正常的,所以千万不要不服老,不能老是找一些客观理由。 老将的标杆肯定就是马龙,只有像马龙那样不断地自我提升才是在乒坛立足的根本。选手如果都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短板,谦虚一些才能体现出一个选手的格局跟认知。谦虚才能使人进步,骄傲就使人落后,这个观点永远都不过时。 如今的陈梦想要单打跟双打都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弥补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那些粉丝是很难看到陈梦身上存在的短板,不能老陶醉在粉丝的赞美当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这不就成了糖衣炮弹了吗?所以陈梦还是应该清醒一些,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