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与自由竞争,在陈幸同、王艺迪、陈梦身上体现,只是各有侧重WTT球星挑战赛陈幸同无缘参赛,已经让球迷感觉到遗憾。WTT新加坡大满贯赛事陈幸同最擅长的混双跟双打竟然无缘参赛资格,实在让球迷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越是陈幸同擅长的项目越不让她参赛呢?这不是对陈幸同区别对待吗?陈幸同的双打能力可要好于王艺迪和陈梦,为什么连个双打的国际参赛资格都拿不到呢? 陈幸同双打的兼容性很高,跟不同的搭档合作双打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一点是赢得了球迷的认可,去年陈幸同可是在国际赛场获得了三冠王。目前现役选手当中能获得三冠王的又有几个呢?有些球迷说陈幸同参加的是低级别赛事,拿到三冠王很正常。 蒯曼、林诗栋连续参加各类比赛,为什么就拿不到三冠王?你让陈梦去参加这些低级别的比赛她能拿到吗?很显然照样是拿不到。陈梦双打输球之后,粉丝都会认为是陈梦的搭档不行,从来都是找搭档的原因。陈幸同可是从来不挑搭档,照样取得好成绩。 可即使如此,依然很多球迷说陈幸同打法比较保守,不会主动进攻。关键是不光是陈幸同一人出现这种问题,目前整个国乒的打法体系特点还是防守反击为主,除了王曼昱少数几个人之外,95%以上的国乒选手打法都比较保守。 有人说王艺迪打法比较暴力,会主动进攻。可是跟张本美和的比赛过程为何全面被动?这难道是主动进攻吗?所以没有对比就先下结论是不靠谱的,陈梦打法技术就很先进吗?不照样是防守反击。可到了陈幸同这边就成了打法保守,确实存在双标问题。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为了让陈梦、王艺迪参加奥运会,以此来验证教练组的正确性。实际上不管是陈梦还是王艺迪,在综合能力上跟陈幸同相比差距很明显,而且单打比赛面对陈幸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 陈幸同过去一年外战只输了一场,其实胜率还是非常高的。陈梦过去一年不也是外战输了一场吗?为什么到了球迷眼里就说陈幸同是内战王?这种观点很稀奇,似乎陈梦输外战在球迷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到了陈幸同这边就不应该。 为什么球迷会存在双标呢,就是因为带着个人情感去评价选手,这样一来显得并不客观。在刚刚结束的直通赛陈幸同单打比赛打进了决赛,混双夺得的冠军,这样的成绩单依然无法获得双打以及混双的参赛资格,真不知道国乒教练组为何要这样做? 不是说放开竞争吗?既然是自由竞争就应该有自由竞争的格局,要让选手用成绩去说话。现在不管是国乒教练组还是球迷,在行为上都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表现。总是先入为主的去评价一个选手,认为这个选手打法不行不适合培养,就不适合去参加国际比赛。 蒯曼、陈熠为什么就获得了重点培养?过去一年以及最近这一两个月蒯曼外战可没少输球,为何国乒教练组依然给蒯曼不少参赛机会呢?难道这个选手打法技术特别先进?要是打法技术特别先进,怎么会连削球手都打不赢呢? 到了陈幸同这里认为陈幸同打法技术不行,所以不能参赛。到了蒯曼、王艺迪、陈梦这一边就认为打法技术先进,要去重点培养,着重获得参赛机会吗?那还有什么竞争的意义?选手拿到参赛资格要靠自己的队内竞争,参加直通赛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在孔令辉时代选手参加国际比赛都是要进行队内的大循环淘汰赛,选手队内取得优秀的成绩,自然而然能获得国际赛事的参赛机会。可现在的国乒让选手参赛似乎不是靠队内的竞争,队内竞争优秀,也难以获得比赛机会。久而久之选手还有什么内在动力呢? 陈幸同明明双打技术不错,不让她参加国际赛事的双打跟混双比赛,这不是浪费选手的比赛才华吗?陈梦和王艺迪获得双打的参赛机会,并不是说这两个选手双打能力有多强,而是国乒在布局让她们参加巴黎奥运会团体赛的双打项目。 所谓的竞争在国乒教练组那边可有可无,真的放开竞争,国乒目前的格局早就变了,蒯曼、陈熠这个类型的选手不可能出现在国际赛场。陈幸同还是孔令辉时代进入国乒的,如果陈幸同年轻个几岁,与蒯曼同龄的话,放在目前的刘国梁时代是进入不了国乒的。 国乒目前之所以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在选材方面并不是按照选手的成绩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过去很多年国乒太辉煌了。国乒教练组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在他们看来随便培养一个选手都能成为世界冠军。 所以让谁参赛,几个教练随便商量就出来了结果,现在跟以前直接不一样了,放弃了内部的竞争。之所以王艺迪、陈梦能够拿到参赛机会,就在于国乒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球迷也无法改变国乒教练组的想法,真正能改变国乒教练组想法的只有外协选手。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