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动央视!7年了,又炸出一个“张颂文”!时间:2023-03-12 深夜,一个男人出动了。 他昼伏夜出,神神秘秘,穿梭于各种老街小巷中。 他最常出现的地方,名叫鬼市。 他最经典的穿搭,就是背心,裤衩,人字拖。 一进鬼市,所有人都认得他。 因为他在这里,混了不止7年。 他是一个垃圾佬。 听上去平平无奇,但如果说,他是985大学毕业生,是不是一切变得有点不同? 985大学毕业,竟然去捡垃圾? 事情还得说回到几年前。 男人名叫武楷斯。 大三那年,他修完了所有学分,带上仅有的1万块,去美国旅行。 1万块,美国,旅行一个月,怎么够? 为了省下住宿费,他住过很多地方,车站,机场… 一路上,他没有走任何热门路线,不知不觉穿进大街小巷…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著名景点,而是一个个二手市场。 剩下半打的一次性纸杯,用过不要的橡皮筋,依然完好但不喜欢了的钟表,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应有尽有… 在市场里,他甚至淘到了只需要50美分的衣服,实在是太物美价廉了! 第一次,一个念头冲击在他的脑海里: 原来这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交换? 回国后,一番探查,他发现其实中国有巨大的二手市场。 每天都有大量的东西被丢掉,被舍弃,无法通过交换得到合理的利用… 于是,他开始走南北,收东西,翻遍全国的垃圾桶,走遍全国的鬼市… 如今的家,没花一分钱,全靠他一点一滴捡来的东西堆满的… 他捡的东西,还多到要开两个仓库来放,供大家欣赏和购买… 有不少人不理解他。 捡东西的时候,保安大哥一脸不解:死人穿过的衣服,捡这些干嘛? 爸妈说:捡垃圾浪费了你的学历! 还有不少人说,这人不过是在作秀… 而如今,7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干这行。 这7年,他经历了什么? 7年里,无数意想不到的旧物,经过他的手。 比如一张“私房照”,猛男大方地展示着自己的肌肉,带着腼腆与骄傲… 比如一本中国监狱纪实的书,封面的人迷之像吴亦凡… 比如一张1970年的机票。 当年的机票是现在想不到的价格,从广州飞往海口,需要42元,从湛江飞往广州,需要29元,以前的机票还是手写的… 在那个年代,能坐上飞机,绝对是大户人家… 比如买了一个鹿的标本,买都买了,结果阿姨后面追上来说:掉了个jio! 一时莫名喜感… 比如在一个集邮册里,整整齐齐贴上了满满的80年代的糖纸… 正如武楷斯所说,在那个年代,收集了那么多糖纸,要么是拥有幸福的童年,要么是渴望着幸福的童年… 在一间废旧医学院里,捡到牌子,上面写着“请使用节孕环避孕”“请使用阴道塞避孕”… 原来曾经有这么一段时光,要把环,塞,粗暴地放进女性的身体里… 比如慰安妇的三等功章。 多么荒诞,物化女性还要把奖章赏给被物化的对象… 比如一个去世的老人家里的玻璃罐子,被工工整整地写着:2011年11月15日竹芋粉,医肚疴,越旧越好。 那可能是她久病成医总结的一个小偏方,在无数次疼痛中得救的解药。 但可惜的是,她再也喝不上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武楷斯_永续旧物 老人家里还存满了从80年代收藏至今的月饼盒,老人的子女孙辈都已在国外。 无数的月饼盒,每打开一盒,仿佛打开了一次团圆,和分离的辛酸… 图片来源:小红书@武楷斯_永续旧物 他还捡过拆迁村的路牌。 捡的时候,一个婆婆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轻轻念出了路名。 她拄着拐杖在这里看了很久,搬迁之后,依然每天徘徊。 那是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如今却断壁残垣,一片废墟,墙上遍布的“拆”字,面目全非。 那是她永远坍塌的过去,回不去的故乡,濒临倒塌的建筑背后,是拆迁狂潮带来的隐痛… 作为一个职业捡垃圾佬,他还被人叫去整理遗物。 当他整理遗物时,一个陌生人的一生,第一次被如此清晰地呈现出来。 南方大学的绿皮毕业证,40多年前进口依然笔挺的西装,和学生合影留念的照片,世界各地的纪念品,未开封的保健品… 图片来源:小红书@武楷斯_永续旧物 在武楷斯眼里,那是一个人生动的一生: 他也许是东江纵队的一员,毕业于历史短暂的南方大学,后任某学院的国际法教授… 有很多世界各地的有趣小玩意,他年轻时一定喜欢旅行… 有大量保健品,还来不及吃,他也一定很爱惜自己身体… 从收集纪念品,到收集药罐子,其中的转变,不禁让人鼻酸… 图片来源:小红书@武楷斯_永续旧物 端详这些物品中,我们仿佛端详了这个人的一生… 我们太久没有这种端详。 不要说陌生人,家里的老人去世后,东西大多数都会被子孙打包清理,一个人存在过的痕迹,被抹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张神台前端端正正,千篇一律的遗照… 在这个连遗照都趋同的时代,有什么证明你的存在? 正如他所说,相比于“整理”,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拯救”,拯救这些即将被时代抛弃的物件,延续主人的故事,旧物的生命… 一路上,因为捡旧物,他遇到了很多人。 逛鬼市时,武楷斯总带上一些现金,因为这里的很多摊主,不太会用智能手机… 一天,他遇到一个穿军大衣的大哥。 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大哥说我没有家… 问到人民桥有多少人,才知道原来深夜广州的人民桥,睡了几百个流浪汉… 问睡在那冷不冷,才知道这个天气已经让很多人受不了,平时裹一个纸皮就能过活,现在要到处捡衣服穿,能捡到衣服就算是极幸运的事情了… 大哥把军大衣一掀开,裤子外面套着的,是一条尴尬的只能穿到膝盖的裤子。 他略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暖不到屁股好歹暖膝盖,穿一半也暖啊,也能对付… 在捡垃圾的背后,他捡起了这个城市被忽视的一面,被忽视的一群人… 捡东西的过程,他遇到过不少困难。 搬搬抬抬是日常,他试过在狭窄的骑楼楼梯上,把4个巨大的柚木樟木大柜子一个一个台阶搬下来,光是下楼就花了1个小时,汗流浃背… 也试过跨越300公里,硬生生扛下6层楼,只为了一个旧冰箱,一个旧洗衣机… 搬东西搬得灰头土脸,洗澡出来的水都是黑色的… 你最常看到他的穿着,就是背心,短裤,人字拖,全年如此… 为啥冬天不怕冷,因为搬东西就没冷过… 但他只有身体上的累,没有心累。 不禁让人想起张颂文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你问我怎么扛下来的,很简单,因为你热爱它嘛,热爱一件事情,可能别人看来你很苦,但是本人是不觉得苦的,而且觉得乐在其中… 除了他,不少人在去年7月,也神奇地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中。 那是来自于上海,一个女孩深夜发现,上海有无数被丢弃的浴缸,椅子,沙发。 于是,她在社交软件上发布,让大家来捡。 她第一次在话题里加入了这个标签:stooping,意为弯腰,弯腰捡别人丢弃的东西。 那是国外来的概念,这个概念仿佛给了想捡但不好意思捡的年轻人一个名目,让他们敢捡垃圾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Mikiko 在上海 有人说,因为捡垃圾,不自觉和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搞好关系。 捡来的家伙太大,临时要放在楼道口,于是第一次敲开了邻居的门,邻居说话… 深夜出没,看到和自己同样来捡东西的“好圾友”,相视一笑… 当发现旧物,放上平台,有人需要,亲自线下拿给对方,俩人就这样聊起天来… 那种因现代商业市场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消失了,个人原子化在这个瞬间被打破… 一路上遇到什么东西,见到什么人,完全随机,仿佛逃脱了大数据的预判,抵达了某种真实,回到了以物易物那种紧密的联系中… 当stooping流行起来后,武楷斯注册了两个账号,stooping广州和stooping深圳。 为什么选择广州和深圳? 因为那是人口流动最快的地方,每天都有无数的人离开,留下,很多东西在这一去一留中,被抛下… 丢掉一个东西,仿佛是丢掉过去的自己。 为了更快更迅速地前进,我们选择割舍。 但总有一部分人,在所有人都选择往前看时,选择了回头,再留多一会,留多一会… 正如一起捡垃圾的小伙所说,我们留住的不是物品,是时间。 在旧物里,我们与过去的亲人重逢。 有人在旧书店找到父亲当年耗费无数心血日夜写下的书,翻开第一页,竟是父亲亲笔签名,见字如面,泪如雨下… 有人辗辗转转,在武楷斯淘到的老信件中,找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信件… 其中,有父亲给她的信,而她的父亲,在前不久去世,这封信仿佛是父女之间的再度重相逢… 过往的每一个时刻,都在信件里被记录,被重现,仿佛是天意,已是两鬓斑白的她,一时感慨万千… 图片来源:小红书@武楷斯_永续旧物 在旧物里,我们与过去的自己重逢。 每次武楷斯去捡旧物,围观的最多的是中年人,老人。 这些人看着旧物,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按照记忆中的样子,上手拼接起来,不亦乐乎,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对于他们来说,眼前这些不是新奇的陌生的展品,而是不期而遇的童年,青年… 要说我们什么时候和身边的物品关系最近? 那大概正是童年。 每一件可以玩到的东西,都被好奇地端详,仔细地摩挲,遇到心头好还会带着睡觉,和小伙伴炫耀… 但现在,面对物品,我们大多时候只是在购买的一瞬间看过,然后面目全非地使用,扔掉… 惜物的想法,在生活的挤压下,越来越遥远。 为了方便,我们爱用一次性产品,我们在搬家时不得不毫不留情地丢掉一些物品… 为什么武楷斯对旧物如此痴迷? 明明他收的很多“老东西”,是他这个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没有真实生活过的世界,他却感到如此的熟悉和眷恋… 我想,那是因为,旧物里藏着每一个人不分年龄和时代的,认真生活过的痕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