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4 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多家长线外资机构布局。德国养老金日前出资 5000 万美元委托富国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资中国权益资产,巴克莱银行亦持续加仓国内 ETF。此外,6 月以来多家外资私募完成在中国的基金管理人登记。多位外资机构人士表示,中国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具备丰富的投资机遇。
据了解,富国基金的香港子公司富国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近期收到德国养老金 KZVK 的 5000 万美元投资委托,用于投资中国股票,包括在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以及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知情人士透露,外资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日益提升,正积极寻求与国内头部资管机构合作,投资中国资产。
除委托投资外,外资机构也在亲自入场布局。港交所数据显示,巴克莱银行近期频繁加仓多只 A 股 ETF,包括华宝中证医疗 ETF、华宝创新药 ETF、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 ETF 等。6 月以来,汉斯(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安耐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资私募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近日,汉斯基金大中华区执行董事贺喜霞表示,汉斯基金作为专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管理的全球化运营商,在聚焦并深耕中国地产领域的 30 年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的项目开发、投资及运营经验,汉斯非常重视大中华区的业务市场,并坚持投资中国的理念。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海外长线资金加仓中国资产,还是外资巨头密集在华成立私募,均反映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长期看好的态度。
“我们的数据显示,目前投资者正考虑将更多资金从美国等市场配置到亚洲和中国市场。” 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总监斯图尔特・朗布尔 (Stuart Rumble) 表示,今年初 DeepSeek 横空出世震惊全球,以远低于先前 AI 模型的成本实现几乎相当的功能,突显中国在研发、人才、数据等领域的优势,有效推动了技术创新,也促使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同时,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现在的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便利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认为,中国科技股目前展现出更高的投资性价比。在全球科技产业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表现亮眼。当前,美国科技股与中国科技股之间存在显著的估值差异,前者长期享有较高溢价,这一溢价正在逐步收窄,预示着未来投向美国科技七巨头的资金可能部分转向更具估值吸引力的中国科技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