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转基因技术优势显著,应用前景广阔。转基因技术具有加快育种进程、突破种间生殖隔离、有目的改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等竞争优势。海外转基因作物种植近三十载,应用率不断提升,据AgbioInvestor 数据,截止2022年,有27 个国家合计种植11 种转基因作物,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02 亿公顷,全球大豆、玉米、棉花的转基因应用率分别为73.7%、32.9%、80.4%;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为前三大种植国,2022 年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种植率分别为93%、95%和95%。目前国外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第一、二代转基因产品,涉及耐除草剂、抗虫、抗病毒和抗旱等目标性状,为满足多样化需求,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目标性状不断扩展,在扩大所抗除草剂、虫害、病害的种类之外,亦对作物品质进行改良,如高赖氨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延熟耐贮和防褐变等。
国内政策导向积极,龙头公司技术及品种储备日臻丰富。转基因商业化大势所趋,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3 年产业化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 个省份20 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据农业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食品致癌,转基因食品与不孕不育毫无关系,转基因食品不会影响后代”,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予以肯定。至今共有14 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5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研发主体包括大北农、隆平高科、先正达等龙头种企及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具有技术优势和储备的龙头企业有望彰显强劲竞争力。
参考海外,转基因技术有望采取性状授权收费模式。参考国外经验,预计转基因产业化放开后,企业间将主要通过转基因性状授权模式合作,按照转基因玉米种子较常规种子0%-50%的溢价测算,我国的转基因玉米种子价格将大致位于55.7-83.6 元/亩区间内。假设在80%的普及度下,转基因玉米推广面积约5.2 亿亩,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达288-433 亿元。参照国外转基因性状收费模式,按照专利许可费在3-15 元/亩的区间测算,若转基因玉米渗透率达80%,预计将对应16-78 亿元的基因专利费用。
投资建议。8 月24 日农业部就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予以论述,释放积极信号,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具有强技术储备并且优先布局的龙头种业公司将充分受益,关注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及公示情况,建议关注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食品安全,研发进展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