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每年六月份开始,大学往往是在九月初开学,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高考生度过的方式是五花八门的。
有的父母为了激励子女,让子女拼尽全力读书,会在子女高考之前许下各种承诺。
比如晓七我,读高二的学习成绩不好,考上本科的可能性很低,把我爸妈急坏了。
我爸妈承诺我,要是我考上了本科,就奖励我一部至少3000块钱以上的手机,若是考上了二本,还奖励笔记本电脑。
若是超常发挥考上了一本,暑假的时候我想去哪儿旅游就去哪儿。
结果,我考上了二本,当时年收入不到5万的我爸妈还是给了我1万块钱,让我买手机和电脑,当时我还嫌弃手机档次不好,想到这里就感到无比羞愧。

有的考生则为上大学做准备,开始学习起了新的技能,比如开车,忙着考取驾照。
有的考生则把时间放在了打游戏、吃喝玩乐上,毕竟读了12年的书,尤其是高中三年拼尽全力,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是该好好弥补一下自己了。
可是,这些都是家庭条件还可以或者不懂事的孩子能享受到的,对有些考生而言,高考结束了之后,另一股无形的压力就来了。
几千上万块钱的学费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笔天文数字,让他们不得不立马投身于工厂。
宁夏考生单小龙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的一句话走红了网络,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高考结束的时候,单小龙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考场,早已等候在外面准备采访高考生、抢头条的媒体立马围住了单小龙,问他*难不难。
单小龙自信地说了一句:“就这破题还想阻止我去打工?”
这句话引起了一片惊呼声,在媒体的报道下瞬间走红网络,网友对此议论纷纷。
有的人指责单小龙不尊重高考,口出狂言,等着他被打脸。
有的人以为单小龙学习成绩不好,知道自己考不上了,才会这么说,看到单小龙出现在工地上,更加肯定了想法,于是很多人关注单小龙,想看看他的高考成绩。
当清华大学的*送到单小龙手里的时候,大家才明白,敢情他说的是大实话,他很清楚自己发挥很好,无需担心复读不复读的事情。
单小龙无须担心高考失利要复读的事情,他最发愁的是怎么样凑够上大学的学费。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原生家庭的培养是单小龙成功的基础
单小龙出生在宁夏西吉县马嘴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经济状况特别糟糕。
父亲干活的时候伤到了身子,赚钱能力下降,全家人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
单小龙的哥哥十分懂事,为了替父母分忧,早早辍学赚钱养家糊口,供弟弟妹妹读书,单小龙的姐姐学习成绩优秀,拼了命念书,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父亲想着既然女儿可以考上大学,小儿子一定可以,他哪怕是再苦再难,也要把小儿子供出来。
单小龙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下定决心,省吃俭用花了800块钱,买了一辆二手的摩托车,只为了把单小龙送到镇上读书。
大家劝他说村里也可以上学,去镇上读书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交通不便,经济压力也很大。
可是单小龙的爸爸知道只有镇上的小学可以学习英语,而那是中高考必备的科目,因此还是坚持送单小龙去上学,风雨无阻。

单小龙十分懂事,努力读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银川一中。
银川一中是宁夏最好的高中,能去这里读书,对单小龙而言绝对是好事。
可是同样的道理,银川一中在省城,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都要比县城搞好几个档次,这对单小龙全家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单小龙很懂事,不希望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提出回到县城读书,放弃银川一中。
可是爸爸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你的任务是读书,供你读书弄钱的事情是我的事情。”
好在,当地教育局和单小龙的母校伸以援手,帮单小龙度过了难关,让其踏上了去银川一中的道路,为单小龙考上清华大学打下了基础。
面对媒体口出狂言,事实上他只是单纯想给家人分忧;

单小龙来到银川一中后,把所有的时间放在了学习上,在生活上能省就省。
在读高中的时候,单小龙只有一部早就被淘汰的功能机,通过它与家人保持联系。在学校里,单小龙只在一楼食堂吃饭,只吃素菜和包子,尽可能节省生活费。
他之所以会口出狂言,事实上就是因为他忙着去打工。
高考结束后,单小龙很清楚自己发挥正常,可以考上大学,而上万块钱的学费对自己家而言是一笔天文数字。
因此他立马去了工地搬砖,扛钢筋,想尽办法赚取学费。
单小龙一天要扛600根钢筋,每天赚1000,累得半死,只为了替父母分忧。
清华大学*到了,全家人感到欣喜若狂,可是高昂的学费让全家人陷入了苦恼之中。
好在当地伸以援手,帮单小龙办理了助学*,让单小龙踏上了求学之路。
在校期间,单小龙努力学习,品学兼优,毕业了之后他选择了参军,成为了一位光荣的海军战士,为国效力,也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晓七姑娘: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单小龙之所以会这么出色,就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培育。
他的父母虽然经济条件很差,无法给子*渥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想法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人父母也许无法给子女太好的生活条件,可是可以尽全力给子女关爱,教导子女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