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居手里有50万存款,没有给儿孙,反而成为了儿媳妇的雇主,所作所为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人赞成有人说她自私。
前天我婆婆包了饺子,知道邻居张奶奶喜欢吃,便让我送了一碗过去。张奶奶看到我端着饺子来了十分高兴,拿出了水果招待我,问我有没有空陪她聊聊天。当时我正好不忙,又跟张奶奶关系比较好,便留了下来。
扯了一会儿家常,张奶奶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小雅,你如何评价我现在的养老模式?觉得我自私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感到很奇怪,不明白张奶奶的意思。
张奶奶告诉我,她今年82岁了,有1个儿子,每个月有3000退休金。作为婆婆,她自认对儿媳妇还算不错,能帮的都帮了。
儿媳妇生儿育女的时候,无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尽心尽力伺候月子了,也帮忙把孙子孙女带大了。平时儿子和儿媳妇吵架,她都尽可能只说儿子让儿子跟老婆道歉。

孙子孙女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就离开了张奶奶家,张奶奶与老伴在一起过了十几年,直到7年前老伴因病去世了,张奶奶身体素质也变差了,才开始考虑靠儿孙养老的事情。
一开始,张奶奶是直接跟儿子提出养老的要求,虽然儿子答应了,让张奶奶住到家里去,但是张奶奶过得很不幸福。
一方面,儿子和儿媳妇都需要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忙得脚不沾地的,早上天刚亮就要出去上班,天黑透了才回来,根本没时间照顾张奶奶。

另一方面,由于张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别说帮忙干家务活洗衣做饭了,连自己的生活都需要儿孙负担,因此儿媳妇颇有意见,认为自己过得太累了:“妈,我又要赚钱供你孙子读书,给他娶老婆,又要洗衣做饭还得伺候你,我也不是铁打的。”
除此之外,家里大部分都没人,对张奶奶而言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6年前,张奶奶不慎摔倒在地,无法动弹,手机在床上离得太远了根本够不到,简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要不是邻居前来探望及时打了电话送她去医院,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就在想,儿媳妇说得也没错,她的确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没时间照顾我,我不应该拖累他们。于是我想到了两个办法,要么去住养老院,要么回到老家找个保姆照顾我。”

一开始,张奶奶选择的是去养老院这条路,让儿子给她在这座城市找了一家养老院。
可是住了不到半年,张奶奶就受不了了,虽然养老院的护工还算尽职尽责没有苛待她,但是人家拿钱办事不带丝毫感情,渴望亲情害怕孤单寂寞的张奶奶感到很难熬。
再说了,目睹了好几位老人去世,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张奶奶,让她感到十分害怕,最终她还是搬出来了。

“我打算请个保姆来照顾我,可我问了一下价格,好家伙至少4000多,我实在是不舍得花这笔钱啊!这个时候我灵光一闪,这价格跟我儿媳妇工资差不多,要不我给她开工资,聘请她照顾我?”
张奶奶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么做是可行的。一来,自己手里的钱早晚是儿孙的,要留给他们,与其一次性给他们让他们习惯了啃老,搞不好还嫌弃没钱的她不愿意管她了,还不如每个月给他们一部分。
二来,儿媳妇一边需要赚钱养家一边需要照顾孩子,忙得脚不沾地的,要是她给儿媳妇开工资,儿媳妇只需要留在家里就好还能有钱拿。

于是张奶奶把儿子儿媳妇喊到了自己这里来,提出自己的办法。让她感到满意的是,儿媳妇同意了。
于是,张奶奶又住到了儿子家,每个月给儿媳妇开5000工资,她也很聪明,看到儿媳妇拿这笔钱买衣服孝敬亲家也不会说什么。儿子和儿媳妇拌嘴了,儿媳妇训斥孙子孙女了,张奶奶直接当作没听到,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儿媳妇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里照顾张奶奶和还在上高中的儿子,每天给张奶奶做饭,陪张奶奶出去散步,陪张奶奶去医院问诊。

在张奶奶住院的时候儿媳妇也尽职尽责地伺候,而张奶奶也会额外奖励儿媳妇大红包,或者让儿子买些东西送给儿媳妇作为奖励。
本来张奶奶觉得这个办法蛮好的,儿媳妇乐意她过得很幸福,儿子也没有后顾之忧,可是前几天张奶奶出门的时候,听到几位居民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她身上,有人夸奖张奶奶聪明,有位邻居却说张奶奶精于算计,太过自私了。

“她说那些钱本来就该是儿子和儿媳妇的,我却用来换取儿媳妇的照顾,儿媳妇相当于白干了,说我是个恶婆婆。讲这话的人我不认识,只知道是个年纪不大的女人,估计也是做儿媳妇的,因此我有些担心,不知道我儿媳妇是不是有类似的想法。”
其实我觉得张奶奶的做法并没有问题,一方面给父母养老本来就是为人子女的义务,虽然儿媳妇没有义务孝敬公婆,但是张奶奶对儿媳妇不错,伺候月子带了孩子,做人要懂得感恩,遇上好婆婆了作为儿媳妇还是该出份力的。

另一方面这些钱现在是属于张奶奶的,不是儿孙的,要是张奶奶用来请保姆或者住养老院了,儿子和儿媳妇也得不到一分钱。
张奶奶乐意儿媳妇乐意,认为对自己都有好处那就行了,无关人员凭什么对此指手画脚呢?
很多女人总觉得公婆有义务为自己做这做那的,认为公婆就该为了儿孙做牛做马,把好东西都留给他们,老了之后还要机灵点不要给他们带来负担,这样的想法焉能不让老人感到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