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街访历史中,有着许多比较经典的影像,比如记者问一位大爷幸福吗?大爷回答道:我姓曾!更为离谱的一次是,一位记者在火车上问群众买到票了吗?这种弱智式的提问,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呢?

然而最近这样的画面又现了,一位记者在采访农民工时,望着灰头土脸的农民工,不断地问人家辛苦吗?辛不辛苦你自己看不出来吗?非要用语言才能表达明白吗?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不辛苦!
看着工人眼中的怯懦之色,恐怕就是再辛苦,他也不敢说辛苦吧,谁又知道你们是哪里派来的呢?如果因为说了太辛苦,而遭到训斥甚至丢了工作,又是否值得呢?在这样的权衡利弊下,得到一个不辛苦的回答,似乎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而记者更是对此大加赞赏。
有人说,只是一个普通的采访,你搞得这么矫情干什么,何况人家自己都没在意,你在意什么?我在意的是那些消费别人辛苦的人,那些消费别人的苦难的人,这个世界上最阴险的赞美,就是把穷人的艰辛与苦难,当励志正能量的代表,苦难就是苦难,再怎么包装也升华不成一种精神信仰。